会员注册 登录
西安钓鱼论坛 返回首页

我是老麻雀的个人空间 http://bbs.xafish.com/?4304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三)

已有 522 次阅读2009-11-28 23:21 |

Neosalanx tangkehkeii taihuensis Chen

(小银鱼)

体细长。头部扁平。吻钝,呈弧形。无舌齿。背鳍起点距尾鳍基部小于至胸鳍基部的距离。体透明。

纯淡水种类,生活在水体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繁殖期3~7月,在湖边水草丛生地区产卵。个体小,繁殖力强,数量较大。味鲜美,经加工鲜冻,或晒成鱼干畅销国内外。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
 
8大银鱼 银鱼科

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Abbott)

体细长。头部上下扁平。吻尖,略呈三角形。具有舌齿。背鳍起点至尾鳍基部的距离大十至胸鳍基部。体透明。

在海水淡水中都有,一般活动于水体。上层,在江河、湖泊宽阔的水面中产卵,生殖季节为1~3月。个体小,常见个体体长为150毫米左右。主食小虾、小鱼。分布于我国沿海和江河中、下游及附属湖泊中。

 
9太湖短吻银鱼 银鱼科

Neosalanx tangkehkeii taihuensis Chen

(小银鱼)

体细长。头部扁平。吻钝,呈弧形。无舌齿。背鳍起点距尾鳍基部小于至胸鳍基部的距离。体透明。

纯淡水种类,生活在水体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繁殖期3~7月,在湖边水草丛生地区产卵。个体小,繁殖力强,数量较大。味鲜美,经加工鲜冻,或晒成鱼干畅销国内外。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
 

 

10鳗鲡 鳗鲡科

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白鳝、鳗)

体长,圆筒形,尾部稍侧扁。上下颌具细齿。鳞甚小,隐埋于皮下。背、臀鳍低,基部长,后端均与尾鳍相连。胸鳍小,圆形。腹鳍缺失。体无斑点。

降河性洄游鱼类。海中产卵。仔鱼为透明的叶鳗,春季,当仔鱼发育成幼鳗时,成群游人江河,在于支流或湖泊中肥育,成熟后降河泅游至海中繁殖,以食小负、蟹、虾和水生昆虫为主。一般夜间活动。生长迅速,肉质细嫩多脂、营养丰富。现已进行人工养殖。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各河流。
 

 

11胭脂鱼 胭脂鱼科

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

(黄排、火烧鳊)

体形随生长而变化,幼时体高,成年体长。唇厚,上下唇均具乳头状突起。下咽齿一行,数多,呈梳状。背鳍条多,延全臀鳍的后上方,成熟雄鱼的臀鳍及尾鳍具珠星。体色也随生长而变化,幼鱼体侧有3条黑褐色横斑,稍大则体色灰褐并渲染有红紫色的彩晕;成鱼体色粉红或略带青紫色,从吻端于尾鳍基有1条猩红色的宽条。

栖息于水体中、下层。主要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有机碎屑。3~4月在江河上游急流石滩产卵。多栖息于上游,幼鱼和未成熟个体也见于江河中下游及湖泊中。

个体大,生长较快,可长至60市斤以上,是大型经济鱼类。同时也是胭脂鱼科分布在亚洲大陆的唯一的种,具重要的学术价值,应重视资源保护。分布于长江及闽江水系。
 

 

 

 

 

 

 

12中华沙鳅 鳅科

Botia (Sinibotia) superciliaris Gunther

(钢鳅)

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未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腹鳍未端不达肛门。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

小型鱼类。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分布于长江中、上游。
 
 
13花斑副沙鳅 鳅科

Parabotia fasciata Dabry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口角须较长。眼下刺分叉,未端达眼球中部。颊部被细鳞。腹鳍末端距肛门甚远。肛门位于腹鳍基至臀鳍起点之间的前3/5处。

栖息于砂石底质的江河底层。食水生昆虫和藻类。个体小。广布于北起黑龙江南至珠江的各江河。
 

评论 (0 个评论)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广告投放|联系方式|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网站留言|手机访问|小黑屋|西钓网

GMT+8, 2024-6-5 17:11 , Processed in 0.088354 second(s), 18 queries .

西安钓鱼网(西钓网) 版权所有

© 2008-2021 XAFISH.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