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怎样钓鱼
一:分节气,抓机遇,宜钓雾天.
从节气上说:"立秋"一般在公历8月上中旬,这时,虽已进入秋季,但刚刚入秋的气候与夏末没有多大变化,气温也相差无几,水温仍然还很不适合鱼类的生存环境.一天中,它们除早晚一两个钟头游弋到近岸的浅水觅食外,大多数时间还是栖息于深水,停而少游,动而少吃.所以,这个时候,钓者大可不必受"秋天到,鱼好钓"这种片面理念的影响急于勤跑白忙.即使想过钓瘾,当天的出门时间和钓法,仍应与盛夏相同.到了"白露","秋分"节气,也就是公历9月,即仲秋,天气逐渐变凉,南方气温一般都在22~25度左右,水温也降到正适合鱼类生存的18~20度.这时,饱受了盛夏藏身之苦的鱼儿又开始活跃起来,四处游弋觅食.即使到了"寒露","霜降"的深秋,气温影响水温虽比仲秋时节更加变化无常,且均呈日渐下降趋势而多会出现骤冷天气.但若遇晴天,按南方的气象规律,早上就一定有雾.俗话说:"早上雾茫茫,一天暖洋洋."像这种非夏季中'晴"而不"热","热"而不"骤"的时候,其气温,水温更适合鱼类的生存环境则比冬季的晴天更好钓鱼.钓者要把握这一机遇,忙里偷闲,坚持天天钓,全天钓.
二:分"阴""阳",选钓位,宜近末远.
有句钓谚称:"夏钓阴".是指夏末初秋时,因大晴天较多,尤其中午时分,日照仍然较为强烈而导致水温常常还居高不下,所以,这时候钓位的选择,就要找大树下,竹林边和房屋旁这些有高大障碍物的阴凉处下竿.但"白露","秋分"节气的早晚,特别是"寒露"过后进入深秋的阴雨天气,向阳处的水面因受光照影响使水面相对暖和才更适合鱼儿游弋觅食.故而,这时候的钓位选择,不仅要改"阴"钓"阳",且钓点还不宜太远.一旦吹风,树叶上,草丛中的各种虫子,都会被秋风卷荡于近岸水面,而成了鱼类最喜欢的美味佳肴.长此以往,自然养成了鱼儿一种时间和生活上的规律性习惯,而要在这期间*近岸游弋觅食.
三:分习惯,钓大鱼,宜深莫浅
"立秋"后,众多钓友以"冬春钓鲫夏钓鲢,秋钓草鲤易上竿"的认识,都喜欢专钓大鱼.不过,钓大鱼,首先要根据大鱼的以下习性来进行施钓,效果才会更好.1:是大鱼一般都栖息于大石暗礁边,横木树桩旁,壕沟桥墩下这些有障碍物的深水处.除常年春末初夏和仲秋的早晚偶尔到近岸游弋外,一般不到3米以内的浅水觅食.2:是大鱼除遭到意外的刺激在逃窜时表现快速凶猛外,平常游动缓慢,行为迟钝,总是集群在后,食不争先.3:是鱼越大,越不会随随便便地轻易摄食,要是饵不"对路",就更难张嘴咬钩.根据大鱼的这种习性特点,垂钓时,除了钓位选择应找它们的栖息地之外,还须特别注意以下三点:一:找深水.要注意离岸的远近.因为大鱼虽不到岸边,但并非就离岸很远.多数时间的泳层和活动范围,只比鲫鱼略深,略远.即离岸7~8米,水深3~3.5米左右.若用"越远才越深,越深才越好"的这种片面观念来选择钓位,往往会适得其反.二:诱饵.喂料不能太少,尤其大水面,撒窝的喂量,应是鲫鱼的10~15倍.且要注重粉剂和颗粒,素饵和荤饵相结合才能长效保窝.三:钓饵.除饵质要按所想钓鱼种的食性做到鱼与饵.饵与味"两个二合一"对路外,抛钩落点.要离窝心周边20~30厘米远.这是因为撒窝后一般都是小鲫鱼先进窝,而大鱼总是在窝边徘徊游荡,意欲寻食,又不争抢,这时,钓者若给它"送餐上桌",一般都能钓获.
四:分钓饵,讲偏爱,宜荤少素.
淡水鱼中的鲤,草,(青),鲢,(鳙),鲫四大常钓鱼种,平常本身就有酸,甜,腥,香味觉的嗜好和荤素偏爱.一到深秋时节,由于水环境的适应性增加了它们的活动量,继而,在随之也增加了它们食欲感的同时,又会因水质随节气清,浑,肥,瘦的改变,而临时有阶段性地改变它们的食性偏爱.也就是说,除平时只吃荤不吃素的个别鱼种仍然如此外,凡荤素皆吃的鱼,这时,多厌素偏荤.故有:"寒露青虫钓草鲤,霜降蚯蚓好钓鲫"之说.所以,钓者在钓饵的选择使用上,要根据鱼儿的食性偏爱随节气以变应变,多浑少素,才更具有科学性和适应性而争取多获鱼.
收藏 分享 0
0
0
支持
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