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钓鱼论坛

    短信登录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西安钓鱼网手机版安装和设置钓场、渔具店免费申请地图收录欢迎加入西钓网微信群和QQ群忘记会员密码如何找回
查看: 18958|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教浮漂的倍数,浮漂的吃铅与浮漂的灵敏度的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21:2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年来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求教浮漂的倍数,浮漂的吃铅与浮漂的灵敏度的关系。盼望高人指点迷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21:34:20 | 只看该作者
自己沙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藤椅
发表于 2011-11-23 21:38:28 | 只看该作者
NS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11-23 21:39:19 | 只看该作者
通常是以吃铅重量除以漂的自重,就是说的漂的倍数,数值越大越灵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扎
发表于 2011-11-23 21:45: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报纸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21:47: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板驼,是不是说漂的浮力越大,漂自身越轻,吃铅就越大,那么倍数就越大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11-23 21:48:05 | 只看该作者
高手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1-23 21:48:58 |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21:49: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骆驼,漂的倍数越大,漂就越灵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21:55:20 | 只看该作者
但实战是吃铅越小漂越灵,所以我晕了,求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11-23 22:0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11-23 22:47:50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11-23 22:50:00 |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11-23 22:52:32 | 只看该作者
从原理上讲:吃铅大小与稳定性有关,与灵敏度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11-23 23:11:02 | 只看该作者
看这个目前为止较为专业的~~~http://bbs.chinafishing.com/view ... p%3Bfilter%3Ddigest
孔雀羽和巴尔沙枣核漂的对比——兼谈高倍低倍
一直以来,关于浮漂材质对浮漂信号的影响,有着“芦苇灵、羽毛稳、巴木中庸”的说法。
    其实,浮漂材质并无法决定浮漂信号表现。任何材质制作的浮漂在水中的表现都等同于均匀密度的物理材质制作的浮漂。之所以以前有着“芦苇灵、羽毛稳、巴木中庸”的经验感受,有人将之归结于芦苇外壳重内絮轻、巴木密度均匀、羽毛漂因为都使用贯穿工艺而导致信号沉稳,这其实是牵强附会之说。真正的原因是以当时的浮漂制作工艺而言,芦苇的最轻,羽毛的最重,巴木的居中从而形成三者的信号差别。比如阿卢的漂信号灵敏,根本原因在于其自重较轻,吃铅倍数较高。达摩百玲王冠等羽毛漂信号沉稳,则是因为其自重较大吃铅倍数较低的原因。
    但现在随着浮漂制作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漂理念的发展,现在都倾向于把浮漂做的更轻更灵敏了。
    理论上来说,在保证结构稳定性和物理稳定性的前提下,即保证浮漂结构耐用、不吃水不涨目的前提下,浮漂吃铅倍数越高越好,并不存在什么合适的倍数之说法。放手能飞到天上去的浮漂是最好的
    要阐述这个,先要理清一个思路,比较浮漂,应该是相同吃铅量的前提下比较。因为针对鱼情选择漂的大小,考量的主要指标就是吃铅量而非漂的体积。
    有的人认为吃铅倍数高,就是铅重更大,鱼更不易拉动浮漂,这就是犯了一个错误:在相同体积的前提下比较。相同体积不同倍数的漂实质上是大小不同的漂,比较灵敏度是不合适的。
    下面就各种鱼情说明为什么越高倍的浮漂越好。
    生口鱼情就不用说了,只要不是太差的浮漂,都没问题,主要是基本功的问题。不过倍数高的浮漂,铅坠到位更快,动作出来的更迅速,对于提高速度是有好处的。
    轻口鱼情,肯定是浮漂越灵敏越好,在同吃铅的前提下,高倍漂的体积更小,钓组总排水量更小,钓组整体更灵敏,对轻口鱼情高倍漂更合适是共识。比如以前都知道冬天要用芦苇漂。
    最有争议的应该是乱猾的鱼情,这种鱼情,很多人认为高倍漂不如低倍漂合适,认为高倍漂假动作太多,不如低倍漂信号稳重。其实对于猾口乱口鱼情,现在的用漂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因为猾鱼真正的入口动作是很小的,很多时候比轻口鱼情都小,从积极的角度来考虑,用漂越灵敏越好。用稍微笨点的漂,其实是在让漂代替钓者择口,很多时候是抓的死口。而从竞技的角度考虑,漂的功能应该是尽可能的反应一切动作,而观漂择口的任务不应该交给浮漂。对于猾鱼,用高倍漂,假动作肯定更多,但机会肯定也是更多的。这点在实战中已经越来越被大多数钓手认识,而且有钓猾鱼经验的钓手都很清楚,大部分时候,真正的猾鱼靠钓钝的钓法是不大容易真正钓好的,其实也是与此理念一脉相承。还有的人觉得高倍漂浮力大,不容易入口。这更是想当然,同样的铅重,高倍漂的钓组体积更小,阻力更小,对于同样的鱼口吸力,高倍漂只会比低倍的更容易入口。这对钓猾鱼和轻口鱼这种吸食谨慎乏力的鱼情是更合适的。
     另外,针对鱼情选漂,抛开漂型不谈,只谈如何选择漂的大小,则是在综合考量鱼口轻重、铅坠到位速度、抛投难易各方面后来选择漂的大小的,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吃铅量。而从抛投的难易来说,同样的吃铅量,倍数越高的漂,漂自重对大线的牵制力越小,越容易抛投。大家都有感受,即使是很难的大风迎风抛投或者侧风抛投,只要把漂取下,都变的极易抛投,其实就是漂的自重对大线的牵制影响了抛投。从这点考虑,高倍漂可以选择更小吃铅的从而达到和相对低倍的浮漂一样的抛投难易程度从而使钓组整体灵敏度更大。
     还有一点,高倍漂是可以兼容低倍漂的,如果真的存在某种鱼情需要使用低倍漂,只要在高倍漂的漂脚配重就可以成为一支低倍漂,而低倍漂是无法通过什么途径成为高倍漂的。这种多铅坠配重的方法台湾的吕景新在玩。
     还有一种让高倍漂向低倍漂功能兼容的方式就是通过延长子线和加粗漂尾从而人为降低灵敏度的方法。加粗漂尾我想大家都喜欢吧。
     可以这么说高倍漂和低倍漂的区别就好像两辆汽车,一辆的最高速度是200,一辆是100,最高200的可以跑100,而最高100的却永远无法跑200.
     也有人认为合适的倍数才是最好的,那么,多大倍数才是合适的倍数?简单的2.5或者3倍都是不合适的。因为某种漂型,比如细长身的长脚长硬尾小吃铅漂,也许做到2倍就已经算高倍了,而对于粗短身的软尾大漂,也许做到6倍也很普通。所谓高倍低倍是相对而言的,在漂型相同吃铅相同的前提下,没什么合适的倍数之说,在保证结构和物理稳定前提下,倍数越高越好。
     另外,从制作层面来说,能做高倍的,必然可以轻松做低倍,而反之不然。

    说了这么多,下面该说说枣核漂了。
    枣核漂的流行,其实也基于用漂理念的变化,枣核漂这种比传统细长身漂更接近于球体的漂体,更容易做到高倍。这是枣核流行的真正原因。
    除开钓水皮的枣核,几乎所有的枣核都是长脚。枣核漂相对于传统细长身漂而言,相当于缩短了漂身,而把这一部分给漂脚。虽然漂身直径变大了,但漂身接触水的面积反而减小了。这样使枣核漂兼顾了长身漂的稳定和短身漂的灵敏。
    实际使用中,有一种鱼情对于枣核漂不是太合适,就是纯粹底钓的速度很快的鱼情。因为枣核漂普遍倍数较高,虽然翻身不慢,铅坠到位也不慢,但从铅坠到位到钩饵完全到位的过程要慢于传统的细长身漂。对于这种鱼情,选择一只短脚细长身短尾的漂,钩饵到位速度更快,会更合适。当然,用枣核漂调高钓高并使用短子线其实也是可以的。

     现在的制漂技术也有了很多发展,从而使材质完全无法决定浮漂的信号表现。随着在巴尔沙浮漂中使用空腔的技术,将漂身中间掏空从而大幅降低自重以及高级轻量油漆的使用,巴木和羽毛的都可以做到很轻,特别是枣核漂,从个人使用感受来说,巴尔沙的因为一般都是用了空腔技术,一般都比较不错,羽毛的看制作技术,特别是去壳羽毛,可以做的非常轻,反而是芦苇的枣核,并无太多手段可以有效减轻自重,从而使芦苇在枣核漂型上并无优势可言。所以对于一般的钓友,如果选择枣核漂,选择巴尔沙的,一般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也许是不错的选择。反而是很多芦苇的枣核漂,并无巴木的枣核灵敏。

     下面看看我漂盒中的枣核漂,芦苇的有几支,但已经不再使用,所以并没放在漂盒内对比。下面先看看天元久磨的枣核系列,从左至右依次是:XJ003改软尾一套3支,JK003一套4支,XJ003一套3支,ZH003一套3支,湖库005一套3支。分别用于滑乱鱼情、大鲫鱼以及接口鱼情、小鲫鱼、混养、长杆或者视漂困难的鱼情。
  下载 (22.01 KB)

2011-2-22 17:18
然后加进一套大正标坊的去皮羽毛枣核,从吃铅数据上和天元的XJ003接近,但漂脚漂尾和天元的JK003接近。下图中最左边的那三支,为了便于对比,我将其与天元的JK003和XJ003的脚根对齐:
  下载 (31.89 KB)

2011-2-22 17:18  下载 (23.32 KB)

2011-2-22 17:18
下面看看大正的标身上标示的吃铅数据,后面我会对两种材质的漂的使用感受进行对比:
  下载 (13.42 KB)

2011-2-22 17:18

上图的厂家自己标出的数据,实际在下水使用后测量的数据稍有差别,分别是:
1号:自重0.39、吃铅0.98、倍数2.51
2号:自重0.40、吃铅1.18、倍数2.95
3号:自重0.41、吃铅1.38、倍数3.37
而天元的枣核均为巴尔沙,下水使用后测量的数据是:
XJ003:
1号:自重0.45、吃铅0.95、倍数2.11
2号:自重0.47、吃铅1.2、倍数2.55
3号:自重0.49、吃铅1.44、倍数2.94
JK003:
1号:自重0.5、吃铅1.06、倍数2.12
2号:自重0.51、吃铅1.36、倍数2.67
3号:自重0.58、吃铅1.64、倍数2.83
4号:自重0.69、吃铅1.87、倍数2.71

从吃铅数据看,大正的枣核与天元的XJ003极为接近,但倍数稍高,从漂长度来看,接近于天元的JK003,可以说相当于JK003的0/1/2号。而且可以看到,天元的巴尔沙枣核漂的数据已经非常优秀,超过了大部分芦苇枣核(由于现在已经不怎么使用阿卢,所以手上并无阿卢的枣核,不过凭对阿卢的经验判断,阿卢的A31数据应该和JK003比较接近,手上的其他品牌的芦苇枣核漂数据都不理想,和巴尔沙有不小的差距,倍数低不少,灵敏度差很多)。
在竞技池掐鱼中,大鲫鱼为主的小混养鱼情将大正的3号和天元的JK003的2号进行了对比使用,将大正的1号和天元的XJ003的1号进行了对比使用。两组比对对象吃铅量都很接近。
应该说,两者的表现都很出色,相对而言,大正的因为倍数更高一些,信号更灵敏一些,铅坠到位速度稍快,动作也相对多一些,有一些在巴木枣核上的阴口在羽毛漂上表现为顿口。漂尾油漆的亮度,大正的要好于天元的。物理稳定性都很好,调目都非常稳定,基本都不存在变目的现象。两者都是很适合竞技使用的好漂。目前我的漂盒内基本上就是枣核漂的天下了,几乎99%的鱼情使用的都是这一组浮漂。
不过价格上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天元的巴木漂65/支,大正的羽毛漂120/支,如果是对漂不是无条件追求的钓友,选择巴木的枣核是性价比很高的。想体验更细微的差别的,也不妨试试倍数稍高的漂。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材质是无法决定浮漂信号表现的,并不存在芦苇比巴木灵敏,巴木比羽毛灵敏的说法。主要还是要看具体成品的实际数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广告投放|联系方式|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网站留言|手机访问|小黑屋|西钓网

GMT+8, 2024-6-20 05:49 , Processed in 0.145515 second(s), 23 queries .

西安钓鱼网(西钓网) 版权所有

© 2008-2021 XAFISH.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