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钓鱼论坛

    短信登录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西安钓鱼网手机版安装和设置钓场、渔具店免费申请地图收录欢迎加入西钓网微信群和QQ群忘记会员密码如何找回
楼主: 路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穿越大羌塘无人区,历时77天,行程1400公里,跨度四个月,精华帖啊,慢慢更新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10-10-14 03:31:27 | 只看该作者
沙发坐下慢慢看,好长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10-14 03:51:22 | 只看该作者
直播啊  呵呵~~~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4:30:00 | 只看该作者
会慢慢更新~主人公也没更新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4:32:32 | 只看该作者
D13(5-02),0K,宿营5117M
    早晨醒来,掀开帐篷一看,这雪大的完全是羌塘强迫我五一节休假。
    睡了个小懒觉便出去踏雪寻踪,一些羚羊群映入眼帘,他们很容易发现,在雪地里似一条黑线分外明显。取了相机追拍去了,无奈他们始终和我保持着相当长的距离,是一群受孕的母藏羚羊,本能防护吧。
    水是不缺了,雪水是极品,问题是非常耗费汽油。此行带了8.6升93号汽油,油炉是多啦的MSR耳语,大锅1.5升,主要是烧水用,经过几天下来的实测,烧水需时如下:液体水,早晨要用16分钟烧开,晚上则快些,14-15钟的样子。化冰35-40分钟左右,化雪耗时最长,45-50分钟。化雪极耗汽油,所以在雪和轻度盐碱水同存的情况下,我多数会选择后者作为水源。
    躺在帐篷里听歌,边抽着烟,边注视着经过帐篷外的越来越多的藏羚羊群。因为天气很冷,所以进羌塘以来一直都是穿着鞋子进出帐篷,趁着好天气晒了下郁闷的脚丫子。手上出现了三个裂口,脚掌上有一个,裂口有四厘米长,看着很恐怖,其实一点感觉都没有。脚趾有一半磨透皮了,有针痛感。取出药品袋发现只带了四片创可贴,严重失误。手指关节处的裂口自有了后就再也没有愈合过,直到出了无人区,几十天里总觉得手指随时会掉下来。其余的裂开不知不觉就好了,然后其他地方新裂口出来,周而复始。裂口产生和干冷天气、缺少维生素有关。
    雪消失的很快,这是此季羌塘特有的现象,由于湿度低,太阳辐射高,雪会很快被蒸发,蒸发的速度远大于雪自身融化的速度,所以雪消失后的地面还是干透透的。(这也是羌塘雪线特别高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雪会在下午两三点后蒸发的只剩下2/5了,小块地面路出,到了第二天就完全可以行路了,第三天只有些阴坡、沟壑、潜冰上会存有些小块雪。所以,一场大雪可以维持三天饮用水。
    一个后驮包裂开了,DEUTER最贵的一款防水驮包,关于驮包的问题日后详说。
附件 001.jpg (31.49 KB) 2010-10-3 17:47
大雪覆地,今天是走不了了

002.jpg (36.89 KB) 2010-10-3 17:47

003.jpg (55.72 KB) 2010-10-3 17:47
听着音乐,抽着小烟,暂且还有愉悦的心情

004.jpg (45.2 KB) 2010-10-3 17:47

005.jpg (46.9 KB) 2010-10-3 17:47
迁徙的母藏羚羊,估计是去黑石北湖方向集中生育

006.jpg (56.98 KB) 2010-10-3 17:47
雪水是极品,但太消耗汽油

007.jpg (59.83 KB) 2010-10-3 17:47
天气尚很冷,一直穿着鞋子进出帐篷

008.jpg (103.13 KB) 2010-10-3 17:47
逐渐被蒸发的大雪

009.jpg (36.63 KB) 2010-10-3 17:47
防水驮包这么快就不防水了,更担心的是他彻底脱线

010.jpg (47.74 KB) 2010-10-3 17:47
最坚持的裂口之一,两个来月不愈(DV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4:32: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骑士追贴,月华与你。
由于单人所以自己的照片很少。
带了线控和遥控,线控拍星轨用,遥控自拍,两个都没用过一次,白带了。
用DV自拍了些。上了张“裂口”照片,有人背景,勉强入眼。
今天估计不更新了,写字挺累,还消耗香烟。

旅行不是奥林匹克,只要尽兴了,管他闲庭散步还是荒野游荡。
对羌塘关注很多年了,期间结识了很多同样热爱这片土地的人,挚友丁丁、流虻、多啦……至于动机并无深刻,就像有些人痴迷篆刻,有些人痴迷美食,有些人痴迷网游,有些人痴迷炫耀……等等,我痴迷羌塘而已。
人又是善变的,谁又知道明天会痴迷什么。
对于那些一生只痴迷一件事的人才是了得。
--------------------------
关于食物


    装备总重在200斤左右,包含车子本身。其中食物总计100斤左右,分列如下。
    主食:糌粑50斤(丢弃一斤),压缩饼干25斤。
    辅食:大蒜4.5斤(腐烂半斤),酥油4斤,花生米4斤,盐2斤,麦片2斤(丢弃一斤),紫菜1.5斤,辣椒粉1.5斤,奶粉1斤,白糖1斤,茶叶1斤,巧克力0.5斤,虾皮0.5斤,调料包0.5斤。
    食物以糌粑和压缩饼干为主,零食可忽略不计。在羌塘大体力环境下,每日摄取热量至少应在5000大卡,显然食物携带量要达到这一指标是不可能的。上世纪早期以斯文赫定为代表的西方人首次触及这片神秘疆域,虽然他们带了大批活羊鸡什么的,但捕猎还是非常重要的补给手段,那时野生动物太多了,也没有现在的动物保护观念。能坚持就不要打动物的主意,再则一个人在没有机动装备情况下猎杀动物是非常难的,没有想的那么浪漫。言归正传,本次旅行每天摄取食物热量有如下四个阶段。
    一、克制期,前45天里每天摄取热量在1400大卡左右,大致4两糌粑和2.5两压缩饼干,一些汤料为辅。摄取热量属于中度饥俄状态,下午四点以后基本就无力了。此阶段食物控制的极为严格,以至于45天里消耗的主食才30斤(另有三天意外补给,后文详述)。
    二、提升期,由于前期食物控制非常成功,所以总行程过3/5,食物却消耗2/5,因此每日口粮提升至5两糌粑和3.75两压缩饼干。但仅一周后,食物就完全失控了。
    三、失控期,从第52天开始,食物完全失控,原因既有生理上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欲望,每天夜不能寐,脑海中总是一幅山珍海味的蜃景。控制力低下时,干吃糌粑粉都能吃掉半斤,如零食般。
    四、超控期,第64天开始至74天遇人救助,每天食物热量摄取不足800大卡,少于身体基本代谢量。
    从食物种类上可以看出,为了控制负重,食物以热量转换效率高的碳水化合物为主。零食基本没有,花生米都觉得不该带,因为后期会控制不住,花生米会被当做美食很快消耗掉。全程无肉,吃过一次蔬菜,微量元素靠金施尔康。没有动物脂肪的缺点是,抗寒力和身体耐力会下降,例如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不吃肉是没法长久活下去的。
    水,始终是个大问题,期间断水多次。后期虽雨季水多,河系泛滥,但水质多混杂不堪,时而无奈。纵观全程,饮用清洁地表水的天数约占20%,融雪和矿水(包括轻度盐碱水、泥沙水等)各占40%。可见若无雪则命不保,当然轻度盐碱水喝多了麻烦是非常大的,后文详述。
附件 101.jpg (149.08 KB) 2010-10-3 17:50
标准早晚餐,糌粑+辣椒+大蒜(借用去年照片)

102.jpg (123.84 KB) 2010-10-3 17:50
自制辣椒酱,不带成品辣椒酱进无人区,重量大,辣椒粉自制重量比高(借用去年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4:33:25 | 只看该作者
D14(5-03),25.2K,宿营5118M

    通过坐标确定了今天日出时间,八点十分(时差比北京时间晚两个小时左右,前期日出在八点左右,后期稳定在七点四十分左右),目地就是要感受下清晨低温,羌塘一天气温最低时刻是日出前半小时内。自离开硬路每天均速才16公里,而我必须要达到均速20公里才有可能完成计划中的旅行,否则……加上大雪封路、地况特糟、生病、洪水、偷懒睡大觉等突发事件,所以每天行距尽量超过20公里才行。根据去年经验,均速20公里是很难达到的,推行不仅比徒步慢的多,还对地况严苛。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早起,在冻土最甚的时候多赶些路。
    羌塘早起是很痛苦的事情,蚁力神,谁吃谁知道。前几天都是等太阳先起我才起,然后烧水、晾装备、收拾打包等琐碎,实际上路时间都十点多了。帐内温度-11℃,外面-16℃,无风,没有想象的冷。一番折腾后9.37分正式上路。虽只比以往早走半小时多些,但地面感觉却好的太多,加上今天红土居多、大雪湿气,地面冻的更硬,仅三个小时,推行距离就有12公里,将近当天一半路程。羌塘日照时间长,剩下的一半路就是慢慢耗,能走多少是多少,一般耗到下午八点左右扎营。当天8.49分扎营,行距25.2公里,等于后面八个多小时耗十三公里。重装推行是徒步者难以感同身受的。我也有过多次极限徒步经历,那种煎熬远没法跟推车比(大负重除外)。
    早起痛苦最大表现在呼吸道上,大运动大呼吸量,使得更多冷空气进入体腔,有如一根冰凌直接插进气管直触胃部,鼻涕哗啦啦的。口罩?有经验者会明白为什么不戴口罩,不多说。下午六点进入稀疏的草地,彻底绕出湖盆,部分地面稍融,大雪还是有些影响,地面看似干燥,但轮胎一过就沾满泥沙,卡死轮胎。最后选择一处坡地扎营,因为这里的野生动物很多,藏羚羊、野驴、野牦牛都有,人多热闹。
附件 001.jpg (76.16 KB) 2010-10-3 17:54
羌塘一天温度最低时刻在日出前一秒

002.jpg (123.21 KB) 2010-10-3 17:54
早行半小时,地面的硬度就有明显的差距

003.jpg (81.65 KB) 2010-10-3 17:54
今天藏羚羊很多,却很难发现,片雪白云混淆,动物草色相近

004.jpg (158.39 KB) 2010-10-3 17:54
稀疏的草地,土质很粘,看似干燥

005.jpg (128.46 KB) 2010-10-3 17:54
轮胎时被卡死,沙土并不烂,却是粘性十足

006.jpg (102.13 KB) 2010-10-3 17:54
当天宿营地,附近野生动物多,热闹,近九点的光景,相当于北京时间七点

007.jpg (87.34 KB) 2010-10-3 17:54
帐篷坡顶慢悠悠掠过的羚羊,好奇的会瞥上一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4:33:45 | 只看该作者
D15(5-04),26.2K,宿营5011M

    今天是个小节点,之后日子只要天气不特殊,早起时间都将比太阳公公早半小时,尽量早行,充分利用冻土硬度。因此晾装备也取消了,好在丁丁的防水睡袋非常好,但里面的湿气却没了时间排除,明显重了一些。
    因为今行又比昨日提前半小时多,那地面硬的居然可以小骑一段,小骑绝对指下坡,丘陵地貌,但前货架在颠簸下会松脱。最郁闷的是清水鼻涕,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黏在胸襟上不久即冰。
    当下午开始留意片雪时竟无发现,茫茫大地真绝情。一直推行太阳快下山才在一处坡顶发现一米见方的积雪,缘分。扎营时间常态下不会在太阳下山以后,太冷,光线也不利于观察地貌。
    今天比较累,时间长,翻了不知几个大坡,铲雪融水也折腾了一番。晚上第一次用了湿巾,擦脚,脚是荒原旅行的命根子。
附件 001.jpg (158.62 KB) 2010-10-3 17:57
中途一处特殊地貌,山坡上突兀着众多城垛模样的沙石堆,查看确是自然形成

002.jpg (139.16 KB) 2010-10-3 17:57
前日大雪融的难见踪迹,茫茫荒原真绝情

003.jpg (112.6 KB) 2010-10-3 17:57
光线作画,绚烂的黄昏,绚烂的大地

004.jpg (137.71 KB) 2010-10-3 17:57
营地不远的坡上有一片小积雪

005.jpg (47.92 KB) 2010-10-3 17:57
烧水空隙,掀开帐篷,拍了这张火烧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4:34:54 | 只看该作者
D16(5-05),19.5K,宿营5033M

    今天起的更早,这两天十分干冷,帐内都在-10℃上,怕赖床,定了两个闹钟。今天按地图线路指示从碱水湖和拜惹布错之间插到羊湖方向。实测地形才知两湖由此起彼伏的山坡阻隔。通往两湖之间的路极为荒凉,死寂,动物不见一个,少见。地软,今天在路上耗了十三个小时居然差0.5公里到20,略郁闷。
    下午三四点的样子在左手山坡上又发现个大地三角点,决定爬上去瞧瞧。爬山俨然是种休息方式,挣脱桎梏的鸟儿,桎梏就是看一眼仇恨一眼的自行车。铁塔下零散着许多罐头皮,烧得黑黑,里面充满沙土,或许是当年架铁塔的解放军留下的。铁架顶端有个大鸟窝,毫无疑问是乌鸦的闺房。在羌塘,荒芜是主题,却时时有如幻境,那些野生动物不真实的存在着。尤其有一种叫“哦哦”的小鸟,近乎每天都能听见他们在帐篷外叫床,只两个旋律,“哦-哦”,“哦哦”比麻雀还小,多成双成对。所以,当看见这个鸟窝时我就想起“哦哦”,他们如何在恶劣的羌塘生存,晚上又栖息何处?要知道,羌塘没有一棵树,超过膝盖的草也找不出几根。“哦哦”带给了我太多的感悟,每天听着他们的叫声,开始着一天的旅行。
    虽从两湖之间经过,却不见真容,在铁塔坡上北望才勉强看见白乎乎的碱水湖。而失落的是水,一路连个雪影都不见,倒是白色的盐碱骗的我几次枉寻一番。到了天黑才扎营,水袋里还剩一点水,没喝没吃,留着明天早晨用。昏暗的光线中,忽然发现对面半坡上有一只健壮的藏羚羊,且是此行首见的公藏羚羊,所以格外注意。他威武的伫立着,一动不动的注视着我,心理素质之强在羚羊界少有的。相视一会,两只母藏羚羊出现在公的身后,稍有不安的游移,公藏羚羊依旧,气势逼人。我似有明白,这是发情期的羚羊在保护爱妾。
    刚想入睡,大风四起,夹杂着雪花,雪不大,难以估算落到够我融雪的厚度需要几时。没去理睬,抽了根烟,最后一根烟,抽到很细心,然后在呼啸的风中沉眠。
附件 001.jpg (58.29 KB) 2010-10-3 18:01
位于碱水湖和拜惹布错之间的三角点,顶端有一个大鸟窝

002.jpg (52.34 KB) 2010-10-3 18:01
坡顶北望碱水湖,隐约白乎乎

003.jpg (100.03 KB) 2010-10-3 18:01
入睡前风雪起,但要积到融水的厚度尚早,今夜无水无食,抽掉最后一支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4:40:55 | 只看该作者
 糌粑是用青稞同洗净的细纱混合经火炒熟,再将细沙筛除后磨成粉而成。糌粑主要成份有蛋白质,其含量约为13.5%,脂肪为2%,碳水化合物为75%,十七种氨基酸为14%左右;无机盐类富含有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还富含维生素Bl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0-10-14 05:21:15 | 只看该作者
一路上丢三拉四,先是遗了背包捡回,后失了相机包再寻回,第三次在警察林立的江孜县街头丢了一个大驮包,衣物、太阳能板等尽失
我把水袋灌满后出来,将门栓螺丝再拧上,不留一丝有人潜入的痕迹。然后在卡车的工具箱里顺走一把匹配的扳手
早晨继续融冰,光线好,羊粪都被捡了出去
71年三大军区联合测绘羌塘时竖立的大地三角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0-10-14 07:04:12 | 只看该作者
光脚穿凉鞋,牛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0-10-14 07:32:49 | 只看该作者
玩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0-10-14 08:07:52 | 只看该作者
景色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0-10-14 08:49:39 | 只看该作者
太厉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0-10-14 09:12:57 | 只看该作者
太厉害了 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广告投放|联系方式|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网站留言|手机访问|小黑屋|西钓网

GMT+8, 2024-6-26 20:05 , Processed in 0.203897 second(s), 21 queries .

西安钓鱼网(西钓网) 版权所有

© 2008-2021 XAFISH.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