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钓鱼论坛

    短信登录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西安钓鱼网手机版安装和设置钓场、渔具店免费申请地图收录欢迎加入西钓网微信群和QQ群忘记会员密码如何找回
查看: 28894|回复: 1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穿越大羌塘无人区,历时77天,行程1400公里,跨度四个月,精华帖啊,慢慢更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3:0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路亚 于 2010-10-14 04:36 编辑

此帖子转自《驴友论坛》之“逆流之河”所写



第二次穿越大羌塘无人区已过三月,期间不少志同道合者询问事宜,今儿便呈一贴,简叙过往。
   
    此次穿越从青藏高原的西端至高点界山大阪开始,时间4月20日,一路向东经邦达错、羊湖、若拉错、岗扎日,横穿整个藏北无人区后改由北上进入阿尔金无人区,经可可西里山脉、昆仑山脉、鲸鱼湖……在阿奇克库勒湖遇人,再三天车程至花土沟镇,时间七月五号,总历时77天。在离开界山大阪至阿奇克库勒湖的74天里独处无人区,此间行程1400公里左右,跨度四个月。

   【大羌塘】藏语“羌塘”意为北方的空地,狭义指藏北无人区,实则是所有北方未知的土地。大羌塘包含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阿尔金无人区、昆仑山无人区,这四个无人区连片在一起,构成了世界上独有的超级无人荒原。由于可可西里的概念被炒热,以至于大家一度用可可西里代替了这片广袤的荒原,实际上,可可西里不论是行政疆域还是地理疆域都只是大羌塘这片土地的一小部分。
    大羌塘,他是自由最后追逐之地……




前戏
    三月初入藏,一路烦心事。原装插头居然正负极接反,驮包铆钉再而三的轻易断裂,多个设备共用的充电器损坏……骑车前往阿里,作为前期体能拉练,一路上丢三拉四,先是遗了背包捡回,后失了相机包再寻回,第三次在警察林立的江孜县街头丢了一个大驮包,衣物、太阳能板等尽失。

    无奈,重返拉萨调整,整顿装备。随后与友人去了林芝赏桃花、泡温泉以求转运,更享得“十凤一龙浴”的传奇,想必晦气已散,再返拉萨,做着去阿里的准备。没想到又遇江湖客忽悠,失了小钱又耽搁一周,不得已自己找车速到阿里。谁料自行车竟在途中被颠掉了后轮快拆杆,一时在偏远的阿里无所适从,即便拉萨有零件走邮政快递也得十天不定。多啦同学凭借巧嘴托一司机将快拆杆从拉萨捎来。以为最后一遭,不曾想一次未用的新油炉又断了喷嘴。翌日到处寻焊接,一连三家皆无铜焊,第四家倒是可以,老板事先说明,“如果焊好给十块,坏了可别怨我。”我应下。只见电光闪烁,不消一分钟喷嘴便彻底毁了,无语。又是多亏多啦同学,将自用的MSR油炉及丁丁的睡袋托志鹏捎回了阿里。时间已4月16日了,我已没有多少时间再耽搁,翌日便找车前往界山大阪。
雅江上的漫天黄沙

雅江大峡谷的桃花,遗世独立

山野中的原生态温泉,边酒边歌

D1(4-20),16K,宿营5192M

    这是一辆装满废铁的卡车,到达界山大阪凌晨六点。夜黑酷寒中,司机冷得都不愿露头,我独自攀上废铁将自行车取下,慌乱中将跟随多年的鸭嘴兽水袋刺破。好在多带了个友人赠送的MSR水袋,否则我将再度功亏一篑。猛烈的寒风中第一次搭建新帐篷,若不是单层一体结构(1.5层),是搭不起来的。极冷,温度在–15℃下,把头钻进睡袋,却被呛了出来,丁丁睡袋的那个味可不一般。
    中午十一点醒来,大风依旧,全靠身体压着帐篷。烧水吃饭,忽四个边防官兵走近,他们诧异一个人竟在此季宿营界山大阪。我是万分紧张,生怕是堵我的人,去年便是被县乡两级公安从无人区押了出来,有此一遭更是疑神疑鬼。好在四个边防官兵不知我的去向,嘘寒问暖,不断叮嘱小心小心。官兵走后,我随即打包装车走向无人区的深处,恐再有变。
    车子沉重,车把难以掌握,途中一个小坡居然要拆掉驮包才能推上来。这对我打击很大,现在硬路且如此,后路漫无边际的荒原如何可行。此次从界山大阪进入荒原竟连一个人也没见着,而去年九月时无人区边缘游牧甚多,可想此时大风低温天气还不是放牧季节。十六公里处有一间羊圈,在龙木错东端,去年也经过,到了此地后再无力推行,决定宿营,好好整理下思绪。安顿好后便去了山谷中寻找湿地,去年多啦和流虻经过时发现,而我竟一无所知,所以这次要寻个明白。
    湿地中泉眼众多,是恒温的地下水,所以外面世界一片冰冻,水里却春意盎然,水草,游鱼……这是我在海拔5200米高原唯一见此的独特地貌。


谷地里的积雪被大风吹成尖锥状

此湿地由多啦和流虻发现,附近矿上的人也不知,我去年也是错过

地下水恒温,所以外面世界冰天雪地,水中一幅春意盎然,有鱼有草

D2(4-21),0K,宿营5192M

    一夜狂风,海啸般此起彼伏。第二日没有往前,而是在羊圈里思前顾后。的确,前事诸多不顺,体能尚未拉练,负重到了极限,咳嗽不见好转,寒风低温甚烈……我并不认为这是一场精心准备好了的旅行,身体和心理上都存有巨大的阴影。何去何往,一直纠结着。心里没底的还有装备,能否承受的住,还没怎么着,驮包铆钉又断了一个,前货架松脱。下午把所有驮包的铆钉撬掉换上准备好的螺丝,效果非常好,整个行程再无有过一次故障。前货架重新调整,由于没有带匹配的扳手,我并不认为一劳永逸了。晚上下定决心,继续往前,其实这个决定一点也不意外。
幽兰水草

遍布湿地的小泉眼,水质清冽

泉水流出不久便上了薄冰

羊圈,睡袋下是门板,没有挪动过,和去年一样,感觉昨日

黄昏中的湿地

黄昏中的龙木措,如果图片有声音,可以听见排山倒海的风声

D3(4-22),52.4K,宿营5145M
    早起,东西竟塞不进包里,无奈扔掉了三碗糌粑、护肘、冰爪才得以顺利装包。顺着铅锌矿的路找到进入荒原的岔路,岔路在河床上,很难发现,去年就错过,后回头直接插进去的,所以今年寻的特别仔细。接着便是翻越大丘陵,坡顶海拔5275米,也是此程最高点。下午两点过了去窝尔巴错的“岔路”,至此全新的旅程开始,前方的路不再是熟悉的了。随后吃了一块压缩饼干,冻得硬邦邦,用铁锹砸碎。到了下午六点,边推边骑走了32公里,如果轻装的话速度至少能提高一倍。风越来越大,我打开“伞帆”测试了一下,利用风能的效果远大于预期,一路飞驰。八点后开始留意路边水源准备随时宿营,地图上显示路边有连续泉水并聚集成沟,但我高估了此季的水资源,山谷里一边荒芜,滴水不见。随着天色黯淡,不免有些紧张,“伞帆”被吹断了三个辐条,当天便彻毁,并不可惜,只是个试验(被风直接吹了20公里,今后大有利用价值)。
    到了九点半,渐黑透,只好放下自行车,先去了北侧山谷里找水。这是一片宽阔的沙地,连条沟也没有,再远点的地方什么也看不见。我回头取了GPS查看等高线,发现南侧沙地离山势较近便寻去。终于在一条沟壑里发现一块冰,用铁锹砸了20升,冰块很浅,还夹杂着羊粪。回程时逆风,把眼睛给吹坏了,两天里都半眯着。等把帐篷搭好,已经快23点了,融冰又用了40分钟,倦的不想吃东西,喝了点牛奶。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缺水,如此狼狈。

途中的溪流,冰层触底



评分

参与人数 2鱼尾 +8 收起 理由
万事只须杯在手 + 5
小时 + 3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3:17:17 | 只看该作者
2010-10-3 17:05
此河汇入马头湖,而湖的北侧有个卫星湖,绝好的溜冰场

003.jpg (41.46 KB) 2010-10-3 17:05
夜深融冰,需要40分钟

D4(4-23),31K,宿营5028M

        一整天阴霾,大风不断,不时有冰雹云从身后袭来,又忽而一晴。沙土极重,基本推行。下午3点到了鲁形湖,此处有一间土房,是最后一处人类固定建筑。去年,多啦和流虻曾在土屋里住了三天,无人。今年似乎也如此,但房子前一辆卡车不免让人浮想联翩。我先去羊圈侦查了一番,只有几次小羊羔,它们见了我后就一直跟在身后,心中平添不少暖意。用望远镜查看四周,不见人与羊群,确定无人后用螺丝刀拧开门栓。屋子里很干净,地上有两箱饮料,里屋挂了一串风干的羊腿。炉子上有壶水,微热,说明主人并未远去。我把水袋灌满后出来,将门栓螺丝再拧上,不留一丝有人潜入的痕迹。然后在卡车的工具箱里顺走一把匹配的扳手,解决了最后一个装备上的障碍。前货架每两个小时就松脱一次,组合钳子根本拧不紧,如果没有匹配扳手是迟早要回头的。即便有了扳手,前货架依然每天都要松脱,驮包太重了,所以每天晚上把前货架拧紧成了例行工作。
    快速离开土房子,有了去年一遭,牧民成了我最不想见的人。离开土房子数百米后车辙骤然变的稀疏,沙重的下坡也推不动车子。从路的角度来看,过了鲁形湖才是真正的进入无人区。很多天以后,常怀念起屋子里的羊肉,可惜那时食物充足,车子太重,恨不得多扔掉些东西。


[ 本帖最后由 柴嗑了威士忌 于 2010-10-3 17:07 编辑 ]
附件 001.jpg (83.81 KB) 2010-10-3 17:07
早晨继续融冰,光线好,羊粪都被捡了出去

002.jpg (134.56 KB) 2010-10-3 17:07
营地,面对的小山就是昨夜取冰处

003.jpg (84.08 KB) 2010-10-3 17:07
鲁形湖边的土房子,无人,最后的人类建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藤椅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3:19:06 | 只看该作者
D5(4-24),19.8K,宿营4951M

    十点半出发,天气依旧。可能此段路从界山大阪开始是台地风口,所以风难止歇。风速通常保持在六级,瞬间风速到九级。沙土依然很重,双手适应了沉重的车头,前日被风吹坏的右眼疼痛加剧。下午三点,瞥见右侧山头上有一截凸起物,貌似天线,于是爬上去细瞧,原来是一个铁塔(大地三角点)。上世纪71年,三大军区联合对羌塘做了初步测绘,留下大量三角点和水准点,今天终于得以见识实物。
    傍晚来到邦达错附近的一处泉眼,泉水流进冰封湖区,冰面上黄斑遍布,是风携来的黄沙与尘土。近湖冰面有很多裂口,我推测下面有泉眼,而非冰层融化所至。邦达错西侧便是通往克里雅山口的岔路,越野车可以直接开到山口,我一路留意,却没有发现车辙。阴霾天空终于呼啦啦飘下雪来,我不慌不忙搭好帐篷,附近有如此一口清冽的泉水,便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了。


[ 本帖最后由 柴嗑了威士忌 于 2010-10-3 17:09 编辑 ]
附件 001.jpg (63.25 KB) 2010-10-3 17:09
71年三大军区联合测绘羌塘时竖立的大地三角点

002.jpg (112.04 KB) 2010-10-3 17:09
邦达措冰层上的空隙,推测下有泉眼

003.jpg (33.48 KB) 2010-10-3 17:09
伏地风暴团,扫过时天昏地暗

004.jpg (66.08 KB) 2010-10-3 17:09
邦达措一片冰封,野鸭更显旷寂,他也是藏西北四大措之一

005.jpg (119.43 KB) 2010-10-3 17:09
风雪说来就来,这个季节天气不该频繁的阴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3:19:32 | 只看该作者
D6(4-25),4.3K,宿营5002M
    此处风化地貌丰富,充满气泡的火山石随处可见。推车转过小山是一条大冰河,此河是饮水河,从窝尔巴错流出汇进邦达错,去年走过上游,它也是一条动物迁徙通道。饮水河下游极为宽阔,冰层厚有一米,中间是未冰封的主河道,很深。河岸边有很多泉眼,水质极好。
    今天只推行了四公里多,却走了二十多公里探路,主河道是过不去的,北侧邦达错更别想,只能向南寻路找一处浅滩,谁知南侧是更大一片湿地,一直把路逼向西方,彻底南辕北辙,令人琢磨不透。花了四五个小时不得过河的路径。下午横下心一直沿着湿地走,直到山脚下,湿地才止住得以东寻。此处火山地貌丰富,还发现了游牧痕迹,和用火山石垒起的玛尼堆。此处也是最后一处游牧痕迹,想必是一个夏季牧场,再之后的路,荒原彻底与人类社会断绝了关联。寻路一直到天黑,确定了明天行进的方向。

[ 本帖最后由 柴嗑了威士忌 于 2010-10-3 17:13 编辑 ]
附件 001.jpg (120.19 KB) 2010-10-3 17:13
此处类似雅丹地貌很多,同时又是火山地貌带

002.jpg (96.95 KB) 2010-10-3 17:13
从窝尔巴措流出的饮水河

003.jpg (109.03 KB) 2010-10-3 17:13
河边泉水众多,平添一丝绿意

004.jpg (84.34 KB) 2010-10-3 17:13
主河道很深,下午碧水间夹杂着黄水带,那是融化的冰雪携带的泥沙

005.jpg (91.13 KB) 2010-10-3 17:13
冰层很厚,冰面呈凹陷状,是风吹所至

006.jpg (109.13 KB) 2010-10-3 17:13
此图才是饮水河南来主道,分叉无数,其右侧是大片泉水滋养的湿地

007.jpg (113.69 KB) 2010-10-3 17:13
绕路东寻探路,发现游牧痕迹,这是火山石堆砌的玛尼堆

008.jpg (87.33 KB) 2010-10-3 17:13
营地,从上图中可看见遥对的此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扎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3:20:00 | 只看该作者
D7(4-26),11K,宿营5009M
    朝着昨天探路的方向前进,绕过湿地转向东方。下午两点再度遇到曲折的饮水河,这次是躲不过去了。河面近700米宽,覆冰,冰面由外至里呈现不同形态。岸边有悬冰、褶皱冰、堆积冰、冰窝、冰凌等。见此情形我断定河水会在傍晚时分消融,所以才造就了如此多的冰形。换上拖鞋探到主河道时发现主河道至少有三条,冰面厚薄不一,水深至膝。我长吁,如过了此河便无法回头了。有很多路都是如此,只能走一次,第二次便没了胆。
    推车强渡,有些冰软,卡着轮胎,得用脚破冰,有些冰厚,底部且半融彻底陷住车子,有些冰水下面是软沙,寸步难行。最后一段冰河拆了驮包才得以过去。整整用了四个小时才过河,腿上被冰块划了数道血口。六点钟时,冰面基本化尽,水面大涨,混沌一片,恰时狂风卷着冰雹袭来。我想,若迟疑一刻,赶上此时怎么也横不下心过河的。
    河岸沙重的超乎想象,且垂直,又卸了一次驮包才推上去。到了日落时分,天气又出奇的好起来,霞光,蓝宇,明月……喜欢这样颜色的羌塘,喜欢这样颜色下的营地。

[ 本帖最后由 柴嗑了威士忌 于 2010-10-3 17:15 编辑 ]
附件 001.jpg (134.8 KB) 2010-10-3 17:15
这类冰薄而悬空,远离主河道

002.jpg (71.76 KB) 2010-10-3 17:15
冰面硬,下而半融,最怕下面还有一层软沙

003.jpg (119.25 KB) 2010-10-3 17:15
这种情况下车轮会被卡得很死,很难弄出来

004.jpg (152.76 KB) 2010-10-3 17:15
卸包过河,很是繁琐

005.jpg (117.73 KB) 2010-10-3 17:15
转瞬,河水混沌,冰雹袭来

006.jpg (128.98 KB) 2010-10-3 17:15
终于找到曾经的羌塘,金色的黄昏,暖冷色调相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报纸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3:22:13 | 只看该作者
D8(4-27),14.6K,宿营5112M

    昨夜忘了收码表,冻坏,之后路程远近靠GPS数据。
    双路温度计探头冻坏,内置探头到了–10℃就乱码,只能用水银温度计临时采集数据。夜间温度基本在–15℃—–20℃之间,帐篷内温度在–10℃左右。一体式单人帐的好处就是限制了空气流动易于保温,缺点同样大,就是结露现象严重,每天早晨帐篷里的冰霜有半升之多,穿衣服时先把连衣帽戴上,不然冰块呼啦啦的往脖子里掉。
    另外,羌塘的风终于回到了我之前预测的规律上,早晨无风,或极小的风,下午两点后风起逐渐加大,傍晚八点左右风逐渐小,这个规律准确率达到80%。
    今天路况很糟糕,下午在一条古河床的软沙里艰难前行,需拼得全力才前一步,然后停下大喘,速度也就可以在蜗牛面前吹。挣扎了五个小时后,当我看到草岸时,眼睛蓦地湿润一下,终离苦海了。


[ 本帖最后由 柴嗑了威士忌 于 2010-10-3 17:17 编辑 ]
附件 001.jpg (132.5 KB) 2010-10-3 17:17
清冷的早晨

002.jpg (52.2 KB) 2010-10-3 17:17
内帐结露严重,每天都清理出近半升的冰雪

003.jpg (35.79 KB) 2010-10-3 17:17
这样的朝阳预示着今天的天气依旧阴霾为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3:22:46 | 只看该作者
D9(4-28),18K,宿营5072M

        上午又进入一段重沙路,苦不堪言。GPS专用的太阳能板短路,查修是二极管坏了,好在备了零件。由于采用了最新的三结非晶硅太阳能板单独给GPS供电,使得GPS高耗电成了历史,七十多天里只因故障换过一次电池,节省了需携带的大量碱性电池。同时备了一块功率5.4W的太阳能板,专给7.4V的相机、DV及其他数码设备供电,路上没缺过电只缺水。
    下午七点抵达普尔错,此湖冰面怪异非常,岸边的冰卷扬上翘,湖岸裂开,推测是大风推冰拱岸所至。冰体夹杂的黄色,应是碱渍。湖对面有很多野牦牛,及两头闪烁不定的棕熊。湖东面是一座深入湖心的半岛,我与之犄角之势扎营。晚上砸开岸边的冰取水,碱味很大,只采了冰回去。第一次煮麦片,第一次带麦片旅行,只因在阿里装包时发现还有一点空间,就买了包两斤的麦片。很不好吃,还是碱水味太重?反正是倒掉一半,其实还是负重的阴影,能轻点就轻点。


[ 本帖最后由 柴嗑了威士忌 于 2010-10-3 17:20 编辑 ]
附件 001.jpg (129.3 KB) 2010-10-3 17:20
早晨晒装备必不可少

002.jpg (71.9 KB) 2010-10-3 17:20
普尔措黯淡的黄昏

003.jpg (99.25 KB) 2010-10-3 17:20
被冰拱起的堤岸,再加上羌塘强大的风化力,便如拉链般敞开

004.jpg (75.78 KB) 2010-10-3 17:20
不断挤压的冰面

005.jpg (90.41 KB) 2010-10-3 17:20
取水处,踏过冰锥有一薄冰处

006.jpg (66.45 KB) 2010-10-3 17:20
日落前的一刻,一道金光照在普洱措上,一切变了模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3:23:29 | 只看该作者
D10(4-29),16K,宿营5141M

    上午绕行普尔错北面,岸边是此起彼伏的大坡,稀疏的草地生出嫩黄,野牦牛多三两结伴各霸一处。忽然有五头结群的野牦牛向我冲来,一时尘土飞扬,雷霆万钧之势,非常有震撼力,对野牦牛脾性不熟悉的人定会被惊吓一番。结群的野牦牛并不会伤人,冲人只是在表述领地,在离人近时会突然九十度转向,绝尘远去,然后停在一处高地远远的观察你。身躯重达一吨的野牦牛其实是荒原中生性最胆小的动物,他们遇人最初的反应是尾巴翘起,前蹄磨地,犄角向前,双眼发红,披身长毛不时抖动,一副不干死你就不叫牛魔王的凶狠劲头(示警)。这种举动是内心恐惧的反馈,期望用凶狠的表情吓退外来之物,你只要壮着胆子不去理睬,当靠近野牦牛群时,他们会突然溃败转身逃去,和先前狠劲截然相反,情势转变之快令人错愕。只有胆大的野牦牛群才会短暂的冲向人,但绝对不会真有胆量查看你的护照。野牦牛群的数量越少,这种恐惧的反馈机制越明显。在羌塘,有经验的司机是不会从两三头野牦牛前经过的,远远的就避开了,实在绕不过去,就点上一根烟等牛吃饱草自然走开。因为野牦牛是会真的顶车,而非流言,能把越野车轻而易举的顶翻。我曾向他们求疑,为什么我推着自行车没遭到过一次恐怖袭击?老师傅给我的答案是我的车太小,牛看不上!离群或发情的孤牛的恐惧反馈机制就更大了,我路过它们时也是心里没底的,那种对峙令人窒息。我个人经验是极慢速度靠近,不要对视牛的眼睛,不要在乎他做什么凶恨的动作,但只要他的前蹄往前迈一步,那怕一小步的挪动,就要利马停下来,给对方一个缓气调整心态的时间。如此反复前行。若逼急了,野牦牛将是地球上最具杀伤力的动物,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般的***子弹打在它的皮上根本穿不透,顶多一个小眼。以往,无人区附近的牧民会把捕获到的野牦牛皮切下来做菜板,几十年都剁不坏。
    中午时候,夹在背包外侧的360度遮阳帽丢了,还未用一次,没有回去捡,导致以后的日子里一顶抓绒帽白天黑夜里戴到底。好在皮粗肉糙,否则对脸部的伤害是致命的。一点半的时候发现一辆废弃的吉普车,翻了个身,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推测是盗猎车。如今,羌塘的野生动物保护的特别好,至少藏羚羊的盗猎极罕有了,但盗猎野牦牛的却应孕而生。盗猎者把野牦牛的头割下弃之,然后扒皮,再把肉剁碎,拉出去当家养牦牛肉买。因为没有硕大的头骨且肉剁烂,难以检查其肉家养野生,这让盗猎者赚了空子。盗杀一头野牦牛肉的利润在万元左右,铤而走险的人不少。盗猎者通常冷季进入无人区,活动直径两百公里左右,所以无人区深处的野牦牛对人的恐惧心里要比外缘的低很多。
    在阿尔金无人区曾发生过一起野牦牛报复盗猎者的行为,母牦牛寻到前日打死小牛犊的盗猎者,钢刀般的犄角穿过那人胸膛,顶在头上,十几天不放下来。母子之情,撼动人心。   
    三点左右出了普洱错盆地,下一坐标是红山大阪,然后下到土则岗日的月牙湖。此时,发现了一条南北纵向的车辙,探了半天路不知走向。我带上地图、GPS、指南针爬上一座小山测算红山大阪方位。山势浑圆,山口难寻,确定大阪位置后抄直线前行。经过一片烂草地时,不想看见的一幕来了,草地上零散着百个劈开的野牦牛头,无疑是盗猎现场。之后是漫长的古河床,软沙铺地,缓上至山脚。


[ 本帖最后由 柴嗑了威士忌 于 2010-10-3 17:23 编辑 ]
附件 003.jpg (197.64 KB) 2010-10-3 17:23
野牦牛舌头上长有一层肉齿,可以做梳子,俗称肉梳,牧人用它一头青丝梳到银发

004.jpg (96.99 KB) 2010-10-3 17:23
废弃的车子,疑是N年前盗猎者遗下

005.jpg (150.68 KB) 2010-10-3 17:23
被宰杀的野牦牛,头被割下,硕大可比车圈,有的头骨被劈开,不知因何,难道是取舌做肉梳子?

006.jpg (102.73 KB) 2010-10-3 17:23
大阪下的营地,夕阳金辉,明日还是个好天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3:23:58 | 只看该作者
D11(4-30),20.4K,宿营5120M

    上红山达坂的地面很硬,碎石为主,加上下了一个大坡,今天推行距离在过鲁形湖后首次超过20公里。山口平坦,似一条宽阔山脊,海拔最高5256米。上了平坦山口,海拔6356米土则岗日便映入眼帘了,山顶浑圆,丝毫没有一座雪山的筋骨。羌塘深处的雪山大多如此,在经过数次夷平地质运动后不再有鲜明的棱角。谷地里藏羚羊很多,多是十几只成群。自去年在某河谷里看见迁徙的绵延不绝的超大藏羚羊种群后(可能是近年发现的最大种群),便对这种小型羊群完全没了兴趣。
    羌塘的食草动物种群恢复的极快,例如野牦牛、藏羚羊、原羚、鼠兔、旱獭等。深入羌塘深处,你绝不会对突然出现在眼前的藏羚羊感到惊喜,因为太平常了。此季藏羚羊已经公母分群,路上多见带孕的母藏羚羊,公藏羚羊不知迁往何处出了。近年研究,藏羚羊繁育中心不仅只有卓乃湖,整个大羌塘无人区有四个藏羚羊繁育中心,一是卓乃湖,二是兔子湖,三是黑石北湖,还有一个记不清了。我认为,藏羚羊的繁育中心远不止四个,多数种群并没有不可想象的长途迁徙。他们的生育性迁徙大致南北走向,南到中央山脉附近,北到横亘天际的昆仑山脉。   
    藏羚羊看似胆小,其实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羌塘深处的藏羚羊并不十分怕人,最近距离可至30米。它们会安静的看着你,揣测着你是什么玩意,为何走的这么慢。它们会在你的前方来回穿插,时而佯作一副胆小的神情踌躇不定,实则逗你玩。性格决定命运也适用动物,藏羚羊就是典型代表,它跑的快,身姿矫健,最厉害的是头顶一对长角,其硬度和锋利是数一数二的。如果它们转了性,三头藏羚羊戳死一头狼是很简单的事情。可它们倒好,这对角是在发情时和竞争对手玩命用的,一剑封喉啊!
    下达坂有段路陡直,试着骑车顺坡溜一段,却被厚重的沙土绊了大跟头,前货架松脱,一驮包直接飞到沟壑里。至山下就是土则岗日脚下的月牙湖,湖面冰封,近岸稍融,依然是个重矿水湖。月牙泉岸边有许多露头的岩石,风化的极为厉害,一道道的排列,有如城墙,有如房舍,因此也使得我数次停下侦测。心里是明白的,只是那些风化的岩石造型太拟物了。其中一人形石头还折腾我躲到一沟里用望远镜看了许久,太逼真了。湖岸散落的黑色火山石也很多,总之这一处地貌非常奇特。
    过了月牙湖进入一片不见边际的古湖床,我的GPS地图显示这一带是一个触须般的大湖,如今放眼望去,四周一片荒芜,不见一水一冰。粗略测算,这片古河床将近1200平方公里。羌塘是一个没有大比例地形图的地方,也没有过大比例尺度的地面实测,地图上的有些地标往往只是一种记忆,比如脚下这片古湖床,几十年前或许还碧波荡漾着。推行在古湖床平坦的沙砾中,极易混淆方向,心理也是,仿佛这就是一片没有方向的疆域。


[ 本帖最后由 柴嗑了威士忌 于 2010-10-3 17:32 编辑 ]
附件 001.jpg (112.04 KB) 2010-10-3 17:32
借用去年拍的一张动物迁徙的照片

002.jpg (134.81 KB) 2010-10-3 17:32
上达坂的路,碎石地面,硬,已经非常理想的推行地貌了

003.jpg (66.2 KB) 2010-10-3 17:32
土则冈日下的月牙湖,雪山浑圆,没有山骨,一瞥之间有时难以分清山和云

004a.jpg (125.23 KB) 2010-10-3 17:32
古湖床,地上的白渍是盐碱,常会和冰雪混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3:24:55 | 只看该作者
--------想请教一下楼主,夜晚扎营的时候有没有采取一些措施预防狼、棕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遇到狼与熊时如何处理。我在计划明年进行一次类似的骑行穿越(哈拉湖),希望能从楼主这学点东西

--------宿营,我是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
心不畏惧,是唯一有效的自卫武器,野兽夜袭是很罕见的。
做些防范措施更多的是心理层面上的,安心,就做些。

关于防范野兽的话题我随后简说下个人体会,
毕竟野兽在户外人的嘴里是个百嚼不厌的大话题。


[ 本帖最后由 柴嗑了威士忌 于 2010-10-3 17:35 编辑 ]
附件 101.jpg (99.14 KB) 2010-10-3 17:35
此行与狼最近的一次,小沟遭遇,无一点过激反应

102.jpg (121.13 KB) 2010-10-3 17:35
此行与熊最近的一次,他后来混入野牦牛群中不见了,还找了他一会,奇怪

103.jpg (97.56 KB) 2010-10-3 17:35
此行与孤牛相持最滑稽的一次,遭遇型,他无警示动作,我坐下他就坐,我往前他就站,不知脑子里琢磨啥

104.jpg (141.75 KB) 2010-10-3 17:35
去年照片,一次小憩,乌鸦就落在旁边守着,打错算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3:26:19 | 只看该作者
老范好。
横走的话绝对无人区的天数和线路太长,是双湖至阿尔金的三倍,油料?
另外车辙比较少,多是高原寒漠土、古湖盆沙地,表层非常软,因为不懂摩托车,不知轮胎和动力能否克服?
去年流虻和多啦在鲁形湖遇到的骑摩托车跑山人吹嘘自己去过很多地方,我是不信的,挺多也就是在昆仑山南麓和藏西北四大错之间转,地貌环境不允许啊。
老范,摩托车你专业,也许改装下(三轮模式什么的)在冬季走是可行的

关于野生动物(上)
申明:个人体会,非书本,仅参考。

    对于在荒原中行走的旅人,野兽是亘古不灭的话题。
    以羌塘为例,野兽主要有两种,一是狼,二是棕熊。还有两个替补野兽,分别是野牦牛和乌鸦,把他们列入残忍一类随后解释。如何防范野兽伤害,首先自己不要有害它之心,人与动物在本能上的情感是一样的。

【狼】
    此次遇狼七次,其中五次是对狼。狼现在的基本社会属性是神雕侠侣模式,至于集团军似的狼群很罕见了。闲扯一句羌塘的生态问题,现在不是藏羚羊等少了,而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野兽一直没有恢复,导致荒原生态另类失衡。尤其是失去天敌的鼠兔、旱獭把荒原折腾的够呛,直接显现结果就是草原沙化。早在上世纪中叶,狼还是这片荒原的主宰,他们为非作歹,无恶不作,然后政府决定号召牧民打狼除害,就变成现在这副情形了。最近一次关于狼群袭人的有效记录是七几年的一次科考,在巴毛穷宗遇到狼群围困,队员们开枪射狼,而狼前仆后继,饿的以为子弹真是花生米。如今,狼绝对是孤独的。
    我此次第一次遇狼是对狼,一只在前面佯攻,一只在后面守着,这种一前一后是基本战略。首先不要紧张,野兽是能嗅到人的恐惧气息,其次不要后退,后退就等于承认自己是猎物,不要做过大的肢体语言,觉得安全时拍个照片没问题,然后凝视对方的眼睛僵持着。僵持时间少则几分钟,多则半小时,当狼搞不懂你后且不觉得你有什么危险,就会汇集一处从山坡后溜走。要知道,狼不缺食物,搞定一只鼠兔比搞定一个比自己身形大的人要轻松的多。即使他饥饿,他首先也要评估自己能不能搞定你。而你要传达给狼的信息就是我对你没兴趣,也不怕你,更不会给你看身份证。
    至于狼群?真的,好多年没听见过了,如果遇上,且他们只有你这一块肉的话,就看造化了。事实上,这么多年来,鲜有狼伤人的事件。但这么多年来,恐狼的流言依旧漫天飞,尤其是新藏线上。
【棕熊】

    这家伙伤人是真的,每年在昆仑山北麓的新疆地区和藏北草原上,都会发生几起熊伤人甚至致死事件。不仅如此,熊还会袭击你家房子,用板砖拍碎你家玻璃,偷吃你家羊……以至于,在藏北有些县区有种补贴,就是熊给牧民造成的破坏政府买单,不允许你致命反击,除非人身危险了。曾经有一个牧民教我防熊术,就是捡一根棍子给熊吃,熊以为是你的手,咬了一口棍子觉得不好吃就走了。听完我笑的把糌粑喷出来,即使此计可行,在藏北荒原上找根棍子的难度比中彩票都高。
    熊是杂食动物,对人肉是不感兴趣的,很多熊致人死伤事件中并没发现肉被吃了,纯一个开瓢玩。那熊为什么伤人了?答案是生态冲突,牧民侵犯了熊的生存领地,长期摩擦导致。另外熊的智商很高,他也可能认为偷吃羊圈里的羊比抓鼠兔轻松多了。
    此次旅行遇熊五次,有两次距离特别近,其中还和一只同走了一段路,就像约好了散步似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与遇狼一样不要后退、不要恐惧。把熊惹火了,他的冲刺时速是40公里,你能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跑过他吗?
   但另外一种情形就很危险,就是遭遇战,被恐惧激活的绝地反击是停不住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去年有次急转山谷,忽然撞见前面一头熊,他也吓一跳,竟直立起来双手挥舞口中嗷嗷。我坐在地上不理他,不回应,他嗷几下就跑了。羌塘深阔,绝对不会发生贴面遭遇战,假使了,看造化。(熊的嗅觉极为灵敏,所以个人比较坚定的认为至少在深阔羌塘是不会贴面遭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3:27:0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野生动物(下)
申明:个人体会,非书本,仅参考。

【野牦牛】
    鉴于他以往业绩,把他列为替补野兽。对他的描述“D10”天帖子里有,不再叨叨。
【乌鸦】
    把乌鸦列为替补野兽是因为当你昏倒在荒原中的时候,第一个吃你肉的绝对是他。羌塘里的乌鸦不似内地,它们体型如鹰,飞过头顶时似乌云掠过。它们是食腐动物,但更渴望鲜肉,曾有牧区婴儿被它残忍叼死过,而葬送它嘴下的羊羔不计其数。曾有牧民问我索要鞭炮,目的就是要吓走偷吃羊羔的乌鸦。(神鸟,不能搞死。)
    防范乌鸦很简单,永远保持自己的斗志,不要在荒原里倒下。
【此行防范措施】
    在界山达坂遇到官兵时,他们就用野兽吓唬我,并问我是否带了电击器?若知道我一个人进无人区估计得搜身有无带枪。我的防卫装备只带了鞭炮和辣椒水,实际使用情况是一次也没用。鞭炮过河时打湿了仍了,辣椒水都没打开过。(注: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辣椒水防卫,因为野兽大多靠嗅觉搏生,嗅觉毁了就等于要他命了。)晚上宿营没考虑过防范,觉得实在没有必要。白天遇野兽连贴身小刀也没摸过,徒步探路时基本无防范。羌塘真的很大,有什么东西早发现了。
    另外,离发情期的野兽越远越好,发情期的兔子都咬人。
    如果棕熊、野牦牛之类的攻击你恐怕带枪也不行,所以说心态最重要。
    闲扯一句,比野兽厉害的是狗,被藏狗追过,被发情狗扑过,被十来条土狗围了一晚上……防范狗更实用些。

    再申明:上述经验只限于羌塘环境。防范野兽越周全越好,不能逞强斗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3:27:26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个我很关心的问题,在长达77天的时间里,补给是如何做到的,77天的食物加行军装备,可不一般啊!看楼主的物资,似乎并非多么的庞大,希望楼主能给予解答

----------浪兄你好,顺祝中秋愉悦。
食物稍后细说,想必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先大致说下,总携带了一百斤食物,主食75斤。总负重(含车、装备、食物)200斤左右,水是变量,越往后越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3:27:38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个我很关心的问题,在长达77天的时间里,补给是如何做到的,77天的食物加行军装备,可不一般啊!看楼主的物资,似乎并非多么的庞大,希望楼主能给予解答

----------浪兄你好,顺祝中秋愉悦。
食物稍后细说,想必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先大致说下,总携带了一百斤食物,主食75斤。总负重(含车、装备、食物)200斤左右,水是变量,越往后越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3:28:18 | 只看该作者
[ 本帖最后由 柴嗑了威士忌 于 2010-10-3 17:41 编辑 ]附件 001.jpg (116.84 KB) 2010-10-3 17:41
平坦的古湖盆,为今天行距超二十公里立下汗马功劳

002.jpg (80.81 KB) 2010-10-3 17:41
途中洼处的小海子,超重矿,极毒水

003.jpg (103.64 KB) 2010-10-3 17:41
雪锥,今天唯一可利用的水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广告投放|联系方式|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网站留言|手机访问|小黑屋|西钓网

GMT+8, 2024-6-9 06:15 , Processed in 0.202485 second(s), 24 queries .

西安钓鱼网(西钓网) 版权所有

© 2008-2021 XAFISH.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