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何"夏季不钓东南风" 盛暑夏季因为天气炎热, 气温很高, 东南风会带来大量水蒸气, 使大气中的水分增多, 气压变低, 造成水体溶氧量减少。鱼儿在缺氧的情况下, 不爱进食和活动, 上钩率很低。渔谚说, “钓翁钓翁, 不钓东南风”就是这个意思。
夏季垂钓, 以刮西风最好, 其次是西南风。因为刮西风和西南风时, 早晚并不燥热, 鱼儿活跃, 适合垂钓。中午刮西南风则由于天气闷热, 水中缺氧, 致使鱼浮头, 不咬钩, 因此不利于垂钓。
2 为何“上午钓西, 下午钓东”
鱼儿在水中游动, 对岸边人畜的动响和倒影十分敏感。之所以“上午钓西, 下午钓东”, 一是可以防止垂钓时人和渔竿 在水中形成倒影, 使鱼受惊吓而逃逸;二是冬天垂钓, 上午西边光照充分, 下午东边光照充分, 水温相对较高, 有利于鱼儿活动和觅食, 因而上钩率较高。 “上午钓西, 下午钓东”的弊端是;迎着阳光垂钓, 不容易观察到鱼漂的反应。必须戴遮阳帽和太阳镜, 或者侧身垂钓, 才能克服晃眼, 看漂不清的弊端。
3, 何谓“春钓滩, 夏钓渊, 秋钓阴, 冬钓暖”
“春钓滩, 夏钓渊, 秋钓阴, 冬钓暖”, 指的是季节, 水温和钓位选择之间的关系, 是人们多年垂钓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一般鱼儿在水温15~30℃最为活跃, 当然也是垂钓的最佳时机。所谓“春钓滩”, 即仲春三月, 春暖花开, 气温回升, 在阳光照射下的浅滩水区, 水温上升较快, 可达15℃左右, 因而浅水区的水生动植物复苏也快, 于是成了鱼儿觅食云集的地方, 故春天垂钓宜选在向阳的浅滩水区。
“夏钓渊”, 即盛夏时际, 高温酷暑, 烈日当头, 浅水区的水温多在30℃以上。由于水温过高, 鱼儿不适应, 大多到深水区去“避暑”, 觅食了, 故而浅水区很少有鱼, 即便有也不吃食。所以夏天垂钓应选在深水区或桥洞里。早晚则浅水区水温较低, 可以钓到鱼。
“秋钓阴”, 即初秋季节, 暑气尚未全消, 中午前后, 水温仍然很高, 鱼儿大多在树阴底下, 苇草, 荷叶的荫凉处“纳凉”, “避暑”, 故宜选在树阴等荫凉处垂钓。
“冬钓暖”, 即冬天气温低, 多数鱼儿处于休眠状态, 早晚由于水温低, 不宜垂钓。中午前后, 在背风向阳处, 水温较高, 较为暖和, 有可能钓到鱼儿。
4, 为何“早晚钓近, 中午钓远”
一般天然水域的鱼儿都比较机警胆小, 它们为躲避人畜和其他动物的干扰, 白天都不到岸边活动, 觅食, 只是在早晚光 线暗淡, 夜深人静时才到岸边来活动, 觅食, 这就是早晚钓边的道理。
所谓中午钓远, 主要是指夏天垂钓。夏天中午岸边的水温较高, 鱼儿忍受不了高温, 纷纷游到远边的深水区去“避暑” 去了, 所以中午在岸边很难钓到鱼儿。此时必须用长竿长线或海竿, 才能在离岸边较远的深水区钓到鱼, 所以中午钓远。
5, 为何“宁钓日落后, 不钓雷雨前”
渔谚“宁钓日落后, 不钓雷雨前”, 说的夏季天气炎热, 尤其是中午气温很高, 水中严重缺氧, 鱼儿憋气难受, 大都浮于中, 上层水体, 吃钩率极低。而日落后, 气温下降, 阵阵微风吹拂水面, 碧波粼粼, 溶氧量显著增多, 鱼儿刹时活跃, 争相觅食, 频频上钩。 夏季雷雨到来前, 乌云密布, 燕于低飞, 空气中湿度很大, 气压很低, 水中氧气匮泛, 鱼儿难以忍受, 纷纷浮出水面, 无心摄食, 自然不会咬钩。这就是“宁钓日落后, 不钓雷 雨前”的道理。
6, 为何“梅雨钓鱼, 越钓越喜”
梅雨季节, 长江中, 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 阴雨绵绵, 雨水充足, 江河湖泊涌人大量雨水, 同时也将陆地的昆虫, 植物 残屑及有机物带入水体, 为鱼类送去了充足的饵料。与此同时, 雨水还使水中的氧气大量增加。鱼儿空前活跃, 食欲旺盛, 频频咬钩, 故是垂钓的大好时机。所以梅雨季节钓鱼, 越钓越喜。
仅供参考(转自;中钓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