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登录
西安钓鱼论坛 返回首页

垃圾杰钓鱼的个人空间 http://bbs.xafish.com/?6701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细节决定成败之----鱼饵状态《转》

已有 896 次阅读2011-10-15 22:19 |

2011-09-27 19:47
当你确定了所要使用的鱼饵品种后(可能是单独一种,也可能是多种鱼饵及添加剂的混合),从和食开始即可算是鱼饵的使用。其中包括鱼饵的软与硬、松与粘、轻与重、大与小等方面的学问,并且相互之间还有着紧密的关联。那么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鱼饵的状态应该怎样随之变化呢? 下面将对此作些探讨。
一、软与硬。
鱼饵的软硬,主要取决于和食的加水量,正常状态的软硬度应该象耳垂儿或嘴唇一样。如果过硬,极可能会出现跑鱼的现象。因为当食太硬时,钩从食中脱出穿透鱼嘴时受到的阻力较大,因此可能钩得薄,当鱼用力挣脱时即会脱钩。食过硬的另一个缺点是雾化效果差,且这将影响诱鱼与集鱼的效果。若鱼饵过软,将很难抛出,并且在下沉的过程中损失太多,有可能到底后钩上基本没食了。
 
                                     二、松与粘 
    鱼饵的松与粘取决于和食时搓揉的程度,搓得越多粘度就越大。鱼饵过粘或过松,与过硬或过软的效果相似,但它可以对软硬进行调整。当食硬时,少搓几下即可,起到与正常食相似的作用;当食偏软时,多搓几下也可当作正常食使用。这种调整的饵料与正常饵料在作用上的差别,我们后面还要讲到。目前市售各种鲫鱼饵料,对搓食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最常见的东峻鲫饵,必须多搓才能使用,有时为了增加粘度,还用热水(开水)和食。而日本的丸九黄鲫饵(一目),则要求少搓或基本不搓。其它各种鲫饵的粘度一般都可以通过和食中的搓来达到理想状态。如果多搓还达不到所需的粘度,除上面提到的用热水和食外,还可通过加粘粉或白面来满足粘度的要求。但这类方法通常极少使用。当需要降低饵料的粘度(不是硬度)时,一般只加雪花粉。这是一种无色、无味、无粘度的膨化饲料,减小粘度的效果极好。此外也还有一些粘度很低的鲫鱼饵,如日本丸九的黑卿饵等,但其中都带有它们自身的味道。当这种味道与你所用鱼饵的味道相辅时,亦可使用。粘度与硬度通常关系比较密切。当食过硬需要加水时,必然要通过搓揉和匀,一搓便会过粘。食过软加干食后多搓。同样也会过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注意调整粘度是很重要的。
                                   三、轻与重。
    这里所说的轻与重,是指鱼饵的比重。这已是钓鲫用食中较为高深的问题,需达到一定的水平方可涉及。简单来说,比重大的鱼饵下沉快,但不利于鱼的吸入;比重小的则相反。此外,食的比重对浮漂的灵敏度还有影响,调漂时要考虑到食的比重这一因素。比如正常的“调4钓2”,食重即偏钝,食轻则偏灵。一般说来,粘硬的食比重都较大;松软的食比重则较轻。食的比重可以通过校漂时测试。比如你调的是4目(空钩半水),上好双饵后抛入水中看漂尾下沉多少。一般应以下降3--4目为宜。如下沉过多,需将漂调得再高些;若下沉过少则应调得再低些。当然,这与漂尾的粗细以及上食的大小还有着直接的关系。
                                   四、大与小。
    钓鱼时,上食的大小是一个既简单又重要的问题。即使是在正常情况下,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为食的大小起码是应随着鱼的大小而变化的。然而即使如此,总归还要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一般来说,像泡开的黄豆那么大就差不多。鱼饵过大,影响鱼吃食时顺利吸入,会有漂动没鱼的现象。也可能吸人后鱼嘴钩得薄而脱钩。太小则不利于窝子的形成,诱鱼效果不佳。
                              五、异常饵料的使用 
    在普遍情况下,鱼饵总是按正常状态来使用的。但每次钓鱼,水下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要做到针对各种不同的鱼情来调整饵料的状态,是提高上鱼率的重要手段。先说鱼食大小的变化。在刚开始下钩时,鱼饵一定要大,目的完全在于诱鱼。当鱼逐渐开始上钩时,可将饵的大小恢复正常。如果上鱼的速度越来越快,便应改为低于正常的小饵。这一方面可提高鱼吃食的准确度;另一方面也可防止集鱼量过大,鱼群乱抢食谁也吃不着。若上鱼率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则应加大鱼饵,边钓边注重诱鱼。水浅的鱼塘常有这种情况。
    鱼饵的比重与大小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正常情况下,以用偏大且稍重的鱼饵为好。鱼吃食状态良好时不会对灵敏度和上鱼量造成影响。但在鱼吃食很轻时,比如冬季钓,或夏天气压低,或钓竞技池很滑等情况,便应用偏轻且较小的饵,这样有利于鱼的吸入。使小且轻的饵钓底时,要特别注意水线的深度,因为饵很轻,漂坠下降的幅度特别小,容易出现食没落底的现象。这时常用的“调4钓2”已不适合,而应改为调几钓几的方式。
    前面我们提到过,食的软硬与粘度是有着紧密关系的。但硬食却绝不等同于粘食。粘度低且又软的食很难抛出,如果增加一些硬度可起到易抛的作用。偏硬却较松散的食雾化效果最好,这样的食通常只有在诱鱼时使用。比如在很适合钓半水的情况下,一开始打窝子诱鱼时,便要使用偏硬(干)但很松散的饵料。食可以上得很大,抛出后入水即抬竿,让食散开后慢慢向下飘落,这样诱鱼效果非常好。 硬且粘的食通常是比较忌讳的,如果再大就更要不得。但在一些特殊场合下,也需要使用偏粘偏硬的食,最典型的情况是闹小鱼。野生的小杂鱼游动能力好,抢食的本领比大鱼强得多。这时如还用普通的饵,没等落底便会被小杂鱼抢光。
    加大食的粘度与硬度,再适当地上大食,可以对排除小鱼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的食小鱼吞不进去,又啄不光,可保证落底后有食在钩上。
    再比如当鱼不爱吃食,需要用“逗鱼”的方法提高上鱼量时,也不能使用正常粘硬度的食,这种食当你拉竿逗鱼时,极可能脱离钩体而使钩上没食。这种情况下,对食的调整应以增加粘度为主,而尽量少增加硬度,这样可较好地保持钩尖的韧透性。若食又粘又硬,便会较多地出现跑鱼现象。
    再比如刮风天钓鱼很难抛食,也需用增加粘硬度的方法来解决。任何一种食,无论是增加了粘度还是增加了硬度,比重都会比原来大,尤其是增加粘度,变化更大。一般来说,单纯增加硬度对雾化效果影响较小,而增加粘度则对雾化效果影响较大。但增加粘度可提高食在钩上的保持性。
    以上所说鱼饵各种状态下的变化,都是相对正常情况而言的,且变化的幅度只是有限的一点点。其中提到的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用食,也仅仅是实践中较有普遍性的几种,目的是以此来说明饵料在使用上的变化与上鱼量是有很大关系的。实际钓鱼中用食的学问远远不只于此,每一个钓鱼爱好者也都有自己的实践经验。
 
竞技滑鱼钓法
    在竞技中,经常会遇到非常难钓的滑鱼。那麽什么样的鱼才算是滑鱼呢?可以这样认为,它们应该具备了一定的分辨能力,懂得对钓组进行干扰或逃避,且能食饵避钩的鱼既为滑鱼。其实,鱼的适应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种顽强的生存能力,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滑。因鱼类的品种、所处的环境、所受到的生存挑战不同,所以不同鱼池里的鱼,滑的程度都不一样,即使是在同一个鱼池,随着钓鱼人的不断“骚扰”,本来好用的钓法、饵料也都变得不灵了。有时甚至只有几个小时的光景,鱼情就不断发生变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从不滑到滑­
    了解鱼变滑的起因和过程,对我们钓滑鱼来说十分重要。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到它们的弱点,采取相应的钓法。就像一个高明的医生一样,找到症结所在,再对症下药。­
1、鱼变滑的原因­
    从鱼的生理学上讲,鱼类对生存环境的变化会产生应激反射,它们具有很好的记忆能力,这样就会使它们形成判断。那么鱼类是否有智商呢?最近科学家通过试验表明;鱼类的智商极高,它们甚至可以使用工具,而且有长期记忆能力和复杂的社会结构。科学家甚至称,鱼类将成为人类的继承者和地球的新统治者。另外,有关垂钓的实验证明:成年的鱼被钓过后,会对钓组以及饵料行成记忆,鲤鱼记忆的时间长达6天,鲫鱼能记住4天。这只是单体实验的结果,如果再加上它们群体间的相互学习和影响,我们就会看到鱼是在有意识地和钓者周旋。说到底,滑鱼就是我们训练出来的。当鱼被我们不断地钓放之后,它们很容易对存在的危险的钓组及钓饵形成记忆,从而加倍小心。­
2、鱼变滑的过程­
     有一个刚建好的鱼池,投入一批从来没被钓过的生口鲫鱼,当它们充分适应鱼池环境后,我们开始进行钓放实验。第一轮,我们钓出20%的鲫鱼,然后把鱼放回池子继续钓。第二轮,在同样的时间里,我们的钓获不到10%,持续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第五轮,已经有很多人钓不到鱼了。如果经过多日的持续钓放,我们会发现这池鱼越来越难钓,能钓到的鱼的人也将越来越少。从我们的角度观察,一开始时浮标出现动作就能上鱼;过一段时间后得择口才能上鱼,需要判断哪一口才是真口;再过一段时间,即使是择口也有差异——同样的中鱼信号,却钓不上鱼了。当浮标 ­的信号变得乱七八糟、根本没有规律可找的时候,鱼就已经彻底滑了。­换成鲤鱼,还是一样的实验条件,便结果却不相同。第一轮,鲤鱼吃饵很积极,但将它们放回鱼池后再钓就很难了,即使是没被钓上过的,也不会轻易地上钩。如果是反复钓放,那么鲤鱼要比鲫鱼更难对付,有时它已经偷偷吃饵,但浮标却一点信号都没有,最好的情况也只是标尾轻晃一下,即便你侥幸钓到了,那它也会在我们反应过来之前发力挣脱。­其他的鱼种也会有类似的变滑过程,都会对钓组及钓饵形成一定的认知。它们既想吃到饵,又存有戒心。结果,它们就用自己的方法反复试探,从而造成不规则的浮标信号。但遭遇滑鱼对我们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竞技比赛中。当你面对满池的滑鱼,“得钓且钓”的做法将会让你永无翻身之日,找到钓取它们的方法才是唯一的选择。­
二、竞技池鱼情分析­
    对鱼情的正确判断是每一位竞技选手都应具备的素质,鱼情分析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具体的技战术运用。现在全是生口鱼的竞技池已很少见,所以我们说分析鱼情指就是对滑鱼的分析。­
1、真滑和假滑­
     真正的滑口鱼前面已经说得很详细了,至于假 ­滑口主要因鱼的生长环境和生存条件突然改变,比如天气、水源、药物作用、捞鱼换池等,这些都会造成鱼短期的不适应,最终使鱼吃饵反映出的动作非常微弱。但无论信号怎样弱、怎样慢,却都是真的入口信号,而非滑鱼的涮口。­
2、被动变滑­
    群体生活的鱼类,它们之间是有一定交流能力的,也就是科学家所说的相互学习能力。在一个群体里,如果 ­有一条鱼发出了危险信号,其他就不会问碑帖地逃跑。类似的例子在自然水域里也很常见,比如最典型的跑鱼惊窝。再举个具体例子:大家在一个以鲤鱼和大鲫鱼为主的混养池比赛,主办方为了使比赛进行到后几场时选手们还能钓到鱼,于是决定将每一场钓上来的鱼不予重新放回。但事与愿违,除了第一场比赛大家都钓到鱼外,其余几场均有人“光头”,越到后来,钓不到鱼的人越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尼?大家都说那是因为鱼受到了惊吓,所以不敢吃饵。既然它们知道害怕,那么这就是智慧的体现,也是我所说的鱼的被动变滑。­
3、快滑和慢滑­
    快滑鱼主要表现为觅食状态强烈、涮饵速度快,继而导致浮标动作夸张;慢滑鱼则表现为觅食不积极、吃口缓慢,即使浮标出现动作也不会轻易被钓上来。快滑鱼一般都是小鱼,它们处于食欲旺盛期,但它们在钓点内窜动、撞线、涮饵时,就会使浮标出现夸张的信号;慢滑鱼的对钓饵的食欲不是很强烈,或者说它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抗钓经验,它们吃饵时或含而不吞或用尾和鳍进行试探。­
4、全滑和半滑­
    全滑是指鱼池里的鱼从来没有被更新过,它们一直在接受着钓鱼人的训练,滑不胜滑;半骨指的是有新鱼加进鱼池,这种鱼情常表现为开始时能连上几条,然后开始出现空竿,之中鱼与空竿间隔变换,形成半滑的原因主要是在新鱼吃饵的同时,有经验的老鱼进入钓点,它们促进了新鱼变成滑鱼。­
三、应对滑鱼的技战术­
    随着竞技比赛的升温,比赛池里的于都已经成了身经百战的运动员,它们经验老道,常令钓者头晕目眩。但再滑的鱼我们也得面对,因此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才是我们探讨这一话题的最终目的。­
1、信息获取­
    在比赛之前,要对赛池里的鱼有一定了解,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收集信息的途径有三:第一,提前封塘的比赛,我们根本没有亲自探察鱼情的机会,也只能通过多方打听获取鱼情的机会,也只能通过多方打听获取鱼情,比如拜访当地熟知赛池鱼情的老钓手,他们至少能让你知道应该怎样做准备。­要和大家挨在一起,因为在比赛时钓位间隔很小,鱼情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这也是模拟比赛的方式。第三,主动与高手交流,了解他们的钓法,如果你没有钓滑鱼的经验,倒不如观察他们是怎么钓的,这样也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总之,这个收集和准备的阶段,就是要尽可能地判断出赛池中的鱼属于哪一类滑鱼,滑到什么程度,以及分析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2、因滑施钓­
    应对假滑,我们要做的只是想办法找到鱼踪、看到鱼口就可以了,它们一般不知道钓组是何物,只是由客观原因使其不愿意开口或开口较轻;对于受刺激而被动变滑的鱼,最重要的是让它们有安全感,可更换细小的钓组、较钦的竿子等骗取它们上钩;对付快滑鱼,我们应想办法让它们慢下来,要减慢钓的频率,浮标有动作时采用让口的钓法,如果你跟着它们节奏,见动作就打,那么它们会越来越兴奋,而你只能接受屡屡空竿的现实。对付慢滑鱼则相反,应想办法让它们吃饵积极些,所以要用一些方法来刺激它们,吃口一多,钓获它们的机会也就更多;如果是半滑鱼情,一定要锁定比较稳的吃口,其了杂乱无章的信号能放则放,一旦吃口发生改变,一定要耐心地寻找下一个稳定的中鱼信号;如果很不幸地遇一上完全滑了的鱼,那么也只有随机应变了,更多的是凭经验和运气。­
3、变化用饵­
    滑鱼尽管滑,并百不食饵,它们一术会对食物有需求。但滑鱼只会对可口的饵感兴趣,它们不像生口鱼那样见饵就狠吃,通常都会先做一番观察和试探,即使吃饵,也只会叼在嘴边,并不急于吞饵。最重要的是,在同一个鱼池用同一种饵钓的时间长了,钱城市污染会有所警觉,当我们变换饵料后,又会有个上鱼的高峰期,然而这样的周期会越来越短,最后只能用没有味道的饵料。因此,不论是饵料的味型还是状态,对于钓滑鱼来说都要及时变化。­当滑鱼对某种饵料从喜食到厌食甚至拒食时,其表现为吃口变慢、过程变长,这时就需要改变饵料的味型了。开始不要改变太大了,也就是选择味型相近的,比如在腥型中选臭腥或鲜腥,在香型中可以选果香、谷物香等。当然,有时做出大的变换很可能取得突破,但这是在不得己时拼一下。­饵料状态的变化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首先,状态不一样的饵对浮标信号的反映会有一定影响,雾化好的饵,虚的信号多一些,黏一点的饵,信号通常会比较稳。其次,大家都知道饵料的雾化对诱鱼十分有利,但对于钓滑鱼来说,饵料雾化快会让它们兴奋,这将使我们无法准确地辨别中鱼信号;没有雾化也不行,诱不来鱼我们就不可能钓到鱼。另外,饵料的的轻重很重要,钓滑鱼通常用比重轻的饵较好,因为鱼池底部都会有浆层,饵过重显然会对底钓造成影响;滑鱼吃饵很谨慎,轻饵更容易被吸入口,如果能再调整好饵料的适口性,效果会更好。­有时明明已经找到了很好的应对之法,但还是拿不上来鱼,为什么?其实,问题就出在综合技术的运用程度上,这才是病根儿。提升综合技术水平是钓好滑鱼的唯一途径,技术到提高了,滑鱼就会变的不滑,在你眼里就不会再有滑鱼喽。
如何使用饵料
    识饵,选饵固然重要,但我们钓鱼需要把所选的饵料做成钓饵才能使用。选饵只不过是选择了做钓饵的原料,要成为钓饵还有一个过程,那就是饵料的使用问题。­
    各竞技钓手选择悬垂钓法是因为悬垂钓法中钩饵有动态引鱼进窝及动态诱鱼就饵的过程,而悬垂钓法中动态钓饵在水中运动的过程,能使钩饵在水中有仿生的效果,这个防生运动常在引鱼入窝和诱鱼就饵方面起很大的作用,特别是鱼不思进食时,就象路亚钓法中假饵的材料鱼是不能食用的一样,但假饵在水中的运动状态却是鱼的最爱。在竞技中我们不可以每次都能选对鱼喜欢吃的饵料。但我们应该每次都能做成鱼愿意吃的饵料。­
   在竞技中鱼情最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鱼受惊而不就饵,二是鱼的生存环境突然变恶劣(竞技钓手引起)而不进食,不管是什么饵料鱼都不愿意吃,这是作为一个竞技钓手最迷惘的,也是取行较好成绩的关键。受惊的鱼不是不愿意就饵,而是不敢就饵。对付受惊的鱼,首先饵味要淡。强烈刺激的饵味可能使鱼更惊。其次饵的比重要小,受惊的鱼不是不食饵,而是戒心太大,想食而不敢食,常出现轻口或试探性吃口,比重轻的饵就更好的随波随波逐流而易入口。再次,少引逗,受惊的鱼最怕一些风吹草动,即便要引逗也要注意动作要小,要缓,丸九的几种粉状饵如四季、黄鲫、大新鲫等比重较轻,有一定的粘性,在静止的水中能溶解即饵团外形不变但饵团能渐变透明,成微丝状空壳,鱼就饵时最易入口,许多国产饵料雾化及溶散效果不错,但不象丸九的饵料能溶散、雾化更能溶解,微粒极细,钩上残留就象水中水云母一样透明,周围的轻微水的晃动都能引起钩饵的晃动。最后钓饵团不能上的太大,大饵团不但在鱼就饵时挡口,可能还是引起鱼受惊的主要因素。不愿开口的鱼是鱼实实在在不愿意吃。对付不太愿意开口的鱼,,可有两种办法,一是使用小药,逼鱼开口,关于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小药何止千万种,用对了鱼开口,用反了鱼可能口闭的更紧,甚至离窝而去。其实许多钓鱼高手,就是小药使用的高手,且密而不传,在竞技场上我们常能轻易看到,高手飞鱼飞的手酸,大多数人看标看的眼疼。二是做出具有一物定性能的钓饵(上饵时易成某一种饵型),再通过一特殊的上饵方式制造一特殊的饵型,最后再通过钓组控制钩饵在水中的运动状态,制造出具有一定的仿生状态,利用这种仿生状态,就有可能使鱼开口,此种操作即是把饵料性饵变成水中各种浮游动植物的状态而诱鱼开口,这就是钓鱼大师王永贵所说的那样,用最差的饵钓最难钓的鱼,用饵得心应手,就象用柳叶也能做飞刀一样。­对进食正常的鱼情,我们做饵时要注意留鱼性和入口性,关于留鱼性选饵以原塘喂养料为主,上饵的大小及钩上残留都要合乎一定的标准,上饵时要大些,钩上残留要小些。做的饵,要上饵方便、快捷。做出的钓饵要能耐受一定的抛饵频率。关于入口性即是钓饵的形态要方便入口,当鱼口又强又大时,不但要注意能否入口,还要注意不要入口过深,难以取鱼等问题。­对口滑的鱼情要注意钓饵的附钩性,对付生口要注意钓饵的雾化及溶散性。­
   以上所述只是鱼情对钓饵的制作要求,可鱼的大小对钓饵制作的要求也很重要。对小鱼要注意入口性,对付大鱼要注意适口性。由鱼情决定上饵方式,由上饵方式决定开出的饵的性状;反过来开出的饵的状态合乎要求,上饵时就更顺手,更易上出我们所需的饵的状态 ,饵的状态达到鱼情的要求就能钓更多的鱼。所以我们所制作出的饵的状态很是重要。­
    关于上饵方式一般可分为搓饵(又称手上饵)和拉饵。就搓饵而言,可作出:(一)干散搓饵,饵的性状干散,不成团不含任何蛋白纤维成分,溶散性好入水后化散较快。主要用于钓生口大鱼或钓鱼的早期作窝等。(二)硬粘饵也溶散但较差,也不加拉丝粉,饵也较干,但有一定的粘连,主要对付吃口正常,又有小鱼闹的混养鱼塘。能仿生颗粒在水中下落的过程。(三)软粘饵,可加少许小小麦蛋白纤维,可钓口小、口弱、涮口多的滑口鱼,饵在水中主要是雾化,(四)稀软饵,加较多的麦蛋白纤维,对付轻口或小麦穗较多的小鱼池,由于饵的雾化较好常能把小鱼引离窝底,钓底层的小鲫鱼或大鲫等。拉饵一般是将原料饵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拉丝饵,上饵方式是用饵团压在钩上,拉钩通过饵团时钩上即自动保存一定数量的饵料的方法。拉饵的饵团四周均是毛糙面,入水中雾化较快,钩饵附钩性较好。有人说拉饵钓鱼易入口,这句话不一定正确,根据所开饵料的性状不同及拉饵的手法不同,拉出的饵团也分大小不一、软硬不同、钩上残留的多少等,也影响钩饵的入口。拉饵是一上饵方式,决定入口的是饵团的性状。拉饵能仿生多种水生动植物在水中的存在方式,拉饵技术是竞技钓手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之一。­
    至于制作钓饵的方式方法,我认为以下几点要注意,一是饵盆要足够大,利于快速饵水混合及均匀的搅拌;二是加水要足量,是使钓饵完全吸水的保障,只有饵料能完全吸足水份不夹生,饵才能制造出性状稳定的钓饵;三是吸水时间要足够,饵水混均后要有足够的时间吸水不然开出的饵料性状极不稳定,很难达要预期的效果;四是打饵要适当,根据鱼情,上饵方式对所制作饵料的要求,打饵时要有尺度,根据手感制断打揉标准,这要靠经验来把握;五是在使用期间要注意妥善护理,避免把握、防水、防晒等,以保持钓饵的状态持久维持。­
    总之钓饵是距鱼嘴最近,也是钓到鱼最关键的一环。要使鱼喜欢吃、愿意吃,吃的更顺畅,我们做饵是要花一番苦心的­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垃圾杰钓鱼 2011-10-15 22:51
怎么没人来看
回复 鱼鹰123 2011-10-19 19:22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斗鱼.斗鱼 2011-10-21 23:46
说得好,学习,,,,,,,。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广告投放|联系方式|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网站留言|手机访问|小黑屋|西钓网

GMT+8, 2024-5-13 00:57 , Processed in 0.097662 second(s), 19 queries .

西安钓鱼网(西钓网) 版权所有

© 2008-2021 XAFISH.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