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登录
西安钓鱼论坛 返回首页

彤 涛 http://bbs.xafish.com/?60189 [收藏] [复制] [RSS]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日志

鱼类知识(一)

已有 405 次阅读2013-6-19 15:10 |个人分类:鱼类常识| 鱼类, 知识


鲤 
     
(四大家鱼之一)体长,略侧扁,须2对,下咽齿呈臼齿形,背鳍基部较长,背鳍、臀鳍均具有粗壮的、带锯齿的硬刺。 多栖息于底质松软、水草丛生的水体。冬季游动迟缓,在深水底层越冬。以食底栖动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一般于清明前后在河湾或湖汉水草丛生的地方繁殖,分批产卵,卵粘附于水草上发育。适应性强,能耐寒、耐碱:耐缺氧。可在各种水域中生活。为广布性鱼类,个体大,生长较快,为淡水鱼中总产最高的一种。 鲤鱼养殖历史悠久,经过长期人工选择,业已培育出许多养殖品种,如江西、浙江的红鲤均为优良品种。



草鱼        俗 称: 草鲩  白鲩 

(四大家鱼之一)体形与青鱼相仿,吻略钝,下咽齿2行,呈梳形。 栖息于江河、湖泊的中、下层。为草食性鱼夹。3~4龄成熟,4~7月繁殖,产漂流性卵.膜径5毫米左右。生殖季节成熟亲鱼胸鳍条上出现珠星。 大型经济鱼类,最重达70市斤,生长迅速,3年鱼可达近10市斤。肉质佳,产量高,为我国优良的饲养鱼类。 分布广泛,自华南至东北部产此鱼。



鲢      俗 称: 白噬、鲢子、扁鱼 

(四大家鱼之一)头大,吻钝圆,口宽,眼位于头侧下半部,眼间距宽。鳃耙特化,彼此联合成多孔的膜质片,有螺旋形的鳃上器,鳞细小,胸鳍未端不达腹鳍基部。腹部狭窄,自喉部至肛门有发达的腹棱。  适宜于湖泊、水库放养,天然产量也很高。活动于水的中、上层,性活泼,遇惊后即跳跃出水。



鳙       俗 称:花鲢、胖头鱼

(四大家鱼之一)头很大,几乎占身体长度的1/3。吻宽,口大。眼位于头侧下半部、,鳃耙呈页状,但不联合。具螺旋形的鳃上器。鳞细小。胸鳍未端超过腹鳍基部。自腹鳍至肛门有狭窄的腹棱。 活动于水的中上层,性较温和,行动迟缓。以浮游动物力食。在长江4年达性成熟。4~7月,当水温在18C以上、江中涨水时产卵,卵漂流性。生长迅速,1年鱼体重1~2市斤,一般做剁椒鱼头就用它。 



鲫鱼

(四大家鱼之一)体侧扁而高。头较小,吻钝。无须。下咽齿侧扁。背鳍基部较短。背鳍、臀鳍具粗壮的、带锯齿的硬刺。 为广布、广适性鱼类,分布自亚寒带至亚热带,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杂食性,食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水草等。繁殖力强,成熟早。3~7月,在浅水湖汊或河湾的水草丛生地带繁分批产卵,卵粘附于水草或其它物体上。为中小型鱼类,常见为半市斤左右,最大达3市斤以上。肉质细嫩、味鲜美,为广大群众喜食的上等鱼类。广布于全国各水系。 鲫鱼的品种很多,金鲫便是鲫鱼的一个变种,经过长期培育和选择,即成为名贵的观赏鱼——金鱼。




鲈鲤

头长,吻较尖。口大,斜裂,下颌向前突出。须2对。鳃孔大。背鳍硬刺后缘具细锯齿。 生活于江河中、上层。性凶猛,吞食其他鱼类。最重可达10余市斤,常见为1~2市斤,肉质较佳。 分布于长江上游、西江及南盘江。



马口    俗 称: 桃花鱼、山[鱼感] 

口大,下颌前端有一突起,两侧各有一凹陷,与上颌的凹凸处相嵌合。雄鱼的头部,胸鳍及臀鳍上均具有珠星,臀鳍第1~4根分枝鳍条特别延长;体色较为鲜艳。 栖息于山涧溪流,尤以水流较急的浅滩和砂砾底的小溪为多见。生殖期在3~6月。是一种小型凶猛鱼类。以小鱼和水生昆虫为食。 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



麦穗          俗 称: 罗汉鱼、麻嫩子

头尖,略平扁。日上位。无须。背鳍无硬刺。生殖时期雄鱼体色深黑,吻部、颊部出现珠星。 为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体中常见的小型鱼类。生活在浅水区。杂食,主食浮游动物。产卵期4~6月。卵椭圆形,具粘叶.成串地粘附于石片、蚌壳等物体上,孵化期雄鱼有守扩的习性。


泥鳅

须5对,最长口须后伸到达或稍超过眼后缘。无眼下刺。鳞小,埋于皮下。尾柄。上皮褶棱低,与尾鳍相连。尾柄长大于尾柄高。尾鳍圆形。肛门靠近臀鳍。 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人泥中潜伏。以各类小型动植物为食。分批产卵,繁殖期主要在5~6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水产品之一。 广泛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



三角鲂        俗 称: 三角编、乌鳊

体高,侧扁,呈菱形,头小。腹棱自腹鳍至肛门。上下颌角质发达。背鳍硬刺较长,长度大于头长。尾柄氏与高相等。鳔3室,前室最大。 生活于水体中、下层,尤喜栖息在多岩石的区域。杂食,主食水生植物和淡水壳菜。3龄成熟,体重2市斤左右。生殖季节4~6月,在江河流水中产卵,卵粘附于砾石上。生长较快,个体较大,最大可长到10市斤左右。肉味鲜美,富含脂肪,为上等食用鱼。浙江杭州一带有捕捞幼鱼用于池塘饲养的习惯。 分布广泛,全国各主要水系均产。



铜鱼      俗 称: 金鳅、水密 

体前段圆筒状,后段侧扁。头锥形,吻尖,口狭小,下位,呈马蹄形。眼小于鼻孔。须1对,较长。胸鳍短,未端下达腹鳍。 栖息于江河流水环境,为下层鱼类。喜集群,在深潭或深水河槽越冬。4~5月间在水流湍急的江段产漂流性卵。杂食,主食淡水壳菜等软体动物。肉鲜嫩,富含脂肪,是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 分布于长江水系的于支流和通江湖泊,黄河水系也有分布。



岩原鲤  

体略高,背部隆起。唇厚,表面乳突不明显。须2对。背鳍、臀鳍具有粗壮的后缘带锯齿的硬刺。背鳍外缘平截。胸鳍未端接近或达到腹鳍起点。生殖期间雌雄鱼头部都出现珠星。 在流动的深水中生活,常在岩石缝隙间巡游觅食。冬天潜入岩穴或深坑。2月分始向产卵场游动,2~4月在水质清澄、底质为砾石的急滩处分批产卵。卵粘附在石块上。以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食。生长缓慢。最大达20市斤。肉厚肥嫩,为上等鱼,可在山谷水库放养。 分布于长江上游。



餐条        俗 称: 白条、餐子

体长,扁薄,腹棱自胸鳍基部至肛门鳃耙15~18。侧线在胸鳍上方向下急剧弯折,侧线鳞48~57。背鳍具有光滑的硬刺。 行动迅速,常成群游大于浅水区上层。杂食,主食无脊椎动物。在长江,5~6月产卵,产卵时有逆水跳滩习性。分批产卵。粘附于水草或砾石上。 小型鱼类,一般体·长l00至140毫米。最长达240毫米。数量较多,具一定的经济价值。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长春鳊          俗 称: 鳊鱼、长身鳊、草鳊、油鳊

体侧扁,呈菱形。腹棱明显,自胸鳍直至肛门背鳍刺粗壮而光滑。臀鳍条3,28~34。 生活于水体的中上层。草食性。生殖季节4~8月,以6~7月最盛。在流水中产漂流性卵。生长较慢,常见体重为1市斤左右,最重可达4市斤。肉味鲜美,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可作为饲养对象。 分布鱼全国各主要水系。



黄尾鲴          俗 称: 密鲴、银[鱼参]、刁子

中文名银鲴;口小.下位,横裂,下颌具角质边缘。下咽齿3行。鳃耙47~51。侧线鳞63~68。腹部在肛门前方有不明显的腹棱。 生活在江河、湖泊的底层。以下颌角质边缘刮食底层着生藻类和高等植物碎屑。2年性成熟,4~6月产卵。生殖季节亲鱼群集溯游到浅滩处产卵,卵粘性。最大长400毫米,一般2年鱼约200毫米。天然产量较丰富。 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











评论 (0 个评论)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广告投放|联系方式|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网站留言|手机访问|小黑屋|西钓网

GMT+8, 2024-6-3 02:01 , Processed in 0.105765 second(s), 19 queries .

西安钓鱼网(西钓网) 版权所有

© 2008-2021 XAFISH.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