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登录
西安钓鱼论坛 返回首页

黑漂的个人空间 http://bbs.xafish.com/?1226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天气、水情与垂钓

已有 880 次阅读2010-5-24 09:55 |

1、气温、水温与钓鱼

  鱼属变温动物,其体温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们的生长繁殖需要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环境。

  地球上的鱼类和水生动物有几万种,目前可钓取的仅几百种,以其生活区域划分,可分为暖水性、温水性和冷水性。暖水性鱼类一般在水温30~50℃时食欲最旺盛,生长繁殖最快,这时也是垂钓的最佳时机;当水温降至20℃以下时,便食欲减退,行动迟缓,不生长,不繁殖;如水温降至15℃以下,则会死亡。温水性鱼类最适宜在水温15~30℃之间生活;水温到30℃以上时,便避入深水凉爽水域,不大进食;至40℃以上,会热死;而在10℃以下环境中,会食欲减退,停止生长;至4℃以下时,多数停食冬眠。因此,钓取温水性鱼类的最佳水温,应是在15~30℃之际。冷水性鱼类在20℃以上会感到炎热难当,游往冷水区;而4~15℃的水温是它们生机最旺盛的时候,也最易钓取。

  鱼类因水温关系,还可分为定居性鱼类和洄游性鱼类。海洋中的温水性定居性鱼类,有鳐、鲈、鲆、鲷、鲽鱼等;淡水中的温水性定居性鱼类有鲤、鲫、花鲴、鳑鮍等。洄游性鱼类还可分为生殖洄游、觅食洄游、垂直洄游、越冬洄游等,也无一不与水温有关。因此,水温与钓鱼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钓者只有了解要钓取的鱼类在什么样的水温条件下吃食最勤,最易钓取,才可出竿垂钓。如果在它们即将热死或冻死的水温中去垂钓,无异于水中捞月,缘木求鱼。

  但钓者怎样才能知道水温是多少呢?世界上的气象部门从来不报水温,垂钓者也不可能带上温度计到垂钓点去测试。这就必须了解气温与水温的关系。一般来讲,知道了气温,也就知道了水温,这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气温升高,水温也随之升高;气温降低,水温也随之降低。以一日计,如早晨6时,气温10℃,则表层水温约12~15℃;中午12时,气温20℃,则表层水温约15~18℃;下午2时,气温24℃,则表层水温约18~22℃;下午6时,气温16℃,则表层水温约12~18℃。总之,水温的升降要略滞后于气温变化;而且,每天只有极短暂的二次时间,气温和表层水温是相同的。

  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表层水温呢?表层水又是什么概念呢?按钓鱼界和养殖业的说法,表层水就是指水面至水下50厘米深处的水层。表层水温就是指表层水的平均温度。因水传递冷热的速度比空气要慢,水表和水底存在着水温差,水越深,温差越大。夏日,最好在上下温差小的水域垂钓。如表层水20℃,底层水10℃,鱼儿皆上浮,底层水35℃,水底缺氧,鱼儿便浮头,甚至不食,底层钓不到鱼,而浮钓也很难钓到。冬日与夏日相反,最好在水温上下差别较大的水域垂钓。如上层水结冰(0℃),底层水仅2~4℃,鱼儿不食,逃往深而暖的水区,在这样的底水中就钓不到鱼;如表层水结冰(0℃),底层水10~15℃,则鲫鱼、鲤鱼、鳊鱼、草鱼、青鱼、鮈郎鱼、鲴鱼等皆食饵,就可以钓取;如再遇上鱼窝,则上钩率不会比春、秋季差。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北方钓者喜欢冰钓,并垂钓效果很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2、气候对钓鱼的影响

  各地气候不同,鱼的品种、生长速度、吃食规律也不相同。如黑龙江属亚寒地区,就钓不到鲮鱼、罗非鱼、大河鲢等暖水性鱼类;广东、海南属热带地区,就钓不到狗鱼、哲罗鱼、大马哈鱼、鲟鱼等冷水性鱼类;四川省松潘地区的九寨沟,由于海拔在3000米以上,水域虽多,可只生长一种鲤鱼,叫镜鲤,其他鱼类则均钓不到。

  气候一般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但也常发生短暂的气候异常(又称气候反常)现象。如特大洪涝、异常酷暑或严寒等。这种气候异常会危及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使鱼类惊慌失措,不食不长,甚至大批死亡。此时,是很难甚至钓不到鱼的。

3、风力、风向与钓鱼

  风与垂钓也有密切的关系。比如,风会使水面起波浪,扩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有效地增多水中的溶氧;风将陆地、空中的生物吹入水中,使鱼类得到食物。总的讲,风对鱼类生长和垂钓有好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风包括风向和风力二大要素。风向指风的方向,一般用360°水平方位表示,也可用等分的4、8、16和32方位来表示。垂钓者习惯上采用8方位来表示,即东风、东南风、南风、西南风、西风、西北风、北风和东北风。一般刮东风、南风、西风、北风这四种正向风时,鱼吃钩率均较差;而刮东南风、东北风、西北风这三种偏向风时,鱼四季吃钩率皆较高;独有刮西南风时,鱼在春、夏、秋三季吃钩率均较差,甚至不吃钩,而冬季严寒季节吹西南风时,天气暖和,鱼吃钩率反而高。当然,冬季吹西南风时,鱼上钩率,还与天气的阴晴、气温的高低、水位的深浅有关。

  风力即风的强度,常用风级来表示。风级是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程度而定出的等级。英国人 蒲福(Francis Beaufort,1774-1857)于1805年拟定“风力定级表”,故又称“蒲福风级”,以后几经修改,自0到12共分13个等级。1946年后,又作了修改,增加到18个等级。

  0级风的主要特征为:水面平如镜,陆地烟直上,海上距地面10米高处风速小于1海里/时,陆地风速在0-0.2米/秒之间;此时适宜海钓,在内陆大水面如江、湖、水库上垂钓(包括冬钓)亦佳。但春末夏初及初秋晴朗天气时,0级风天气闷热,水面(尤其是小水面)易缺氧,闷热,鱼浮头不食,吃够率差,尤其是中午前后不宜垂钓。

  一级风特征为:距海面10米高处风速1~3海里/时,陆地风速0.3~1.5米/秒,水面渔船略觉摇动,烟能表示风向,但风标不能转动;此时适合海钓和内陆大水面垂钓,尤其是春秋季节鱼吃够率高,夏日如不是吹西南风,内陆小水面上也可垂钓。

  二级风特征为:距海面10米高处风速4~6海里/时,陆地风速1.6~3.3米/秒,海洋及内陆大水面有波浪,渔船张帆每小时可行2~3公里;此时人可感觉有风,树叶微响,风向标转动,是垂钓的好时机,无论海钓、陆地淡水钓,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鱼吃够率均高。

  三级风特征为:距海面10米高处风速7~10海里/时,陆地风速3.4~5.4米/秒,渔船颠簸,树叶及小树枝摇动不息,旌旗展开;此时无论海上还是陆地,均为垂钓的好时机。海上船钓可选近岸背风处下钩,海滨迎风处以投钓吃够率高;内陆各水面(除溪流外)如无水污染、鱼病、水面结冰,以及鱼池底部因天气、水温均热,而使食物残渣与鱼类粪便发酵,而造成水中缺氧等特殊情况,鱼均活跃,食欲旺盛。

  四级风特征为:距海面10米高处风速11~16海里/时,陆地风速5.5~7.9米/秒,海面及内陆大水面波浪哗哗有声,渔船颠簸较厉害,陆地阵风可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并使树枝摇动;此时海上船钓有危险,宜停止,海滩垂钓应选背风、侧风处则鱼吃够率仍高;在池塘小水面及侧风沟渠处垂钓效果也很好。

  五级风特征为:距海面10米高处风速17~21海里/时,陆地风速8~10.7米/秒,渔船缩帆,颠簸厉害;此时海上船钓应停止,但海滩背风处尚可垂钓,但鱼吃够率差;在内陆中、小水面上也仍可垂钓,但举竿困难,钩砣难以抛入垂钓点,切波浪起伏,难以看清浮标,而风力会使线及浮标不断移位,鱼吃够率差。

  五级以上的风称之为大风,一般停止垂钓。八级以上的风称为风暴,如龙卷风、台风、寒潮等。十二级台风的风速可达64海里/时,所到之处鱼类及水生动物惊慌失措纷纷避难。但因风暴大都伴有降雨过程,除寒潮外,其他风暴过后皆是垂钓的好时机。
4、晴天钓鱼好还是雨天钓鱼好

  晴天,指天空中低云量不到1成,或高云量不到3成,对透过阳光很少有影响的天气状况。雨天 ,指天空乌云密布并伴有降水的天气状况。就钓鱼方便与情趣来说,晴天较雨天为好;但就钓鱼效果而言,对具体情况需作具体分析。

  晴天,当气温、水温为10~25℃时,一般水域氧气充足,鱼儿食欲旺盛,生长快。夏秋时连续晴天,则水分蒸发快,气温、水温在25℃以上,甚至超过30℃,在烈日暴晒下,水中反而缺氧,鱼或浮头,或避入深水中低于25℃处不食。冬日晴天,无风或一、二级风,气温、水温在10℃以下、4℃以上时,鲫鱼、鲤鱼、甚至鳊鱼、草鱼仍贪吃;如风力为三、四级时,鱼吃钩率则大大降低。如气温在0℃以下,底层水温在10℃左右,无风或一、二级风,在中午及下午四时半时冰钓甚佳。如晴天,风力大于四级,气温在0℃以下,冰下水底温度虽在10℃左右,但鱼吃够率却甚差。夏日、秋日时,如吹西南风加晴天,则闷热难当,白天是很难钓到鱼的。

  雨天钓鱼比晴天复杂。下雨过程一般可分为间歇性雨、连续性雨和阵性雨三类;按雨量大小又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和雷雨五种,局部地区还得加上梅雨和雨季两种特殊情况。就下雨过程来说,在下间歇性雨雨的间歇时间内,鱼吃够率高。阵雨前因气压低,鱼浮头不食,不可垂钓;阵雨之后大量新水带着氧气和食物进入水中,使鱼活跃,食欲强,是垂钓的好时机。在刚下连续性雨时,鱼吃够率低,须持续几个小时以后,水里新水增多,使鱼活跃,皆趋近水边觅食,此时在雨中垂钓效果很好;当阵雨过后,钓鱼效果也不错。

  就雨量大小而言,小雨指1小时内雨量少于2.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下小雨时,雨点清晰可辨,但屋檐只有滴水,不形成水柱。下小雨后期,鱼儿食欲增强,一些大鱼也近水边抢食,此时穿着雨衣垂钓效果 好。中雨指1小时的雨量在2.5~8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在10.1~25毫米,雨落如线,落到硬地和瓦上会四溅,地面低处会很快形成水潭,屋顶上雨声沥沥。此时垂钓效果好;雨后突晴,则垂钓效果更佳。大雨指1小时的雨量在8.1~16毫米,24小时内的雨量在25.1~50毫米,雨滴冲击水面响声大,屋檐水流如注。由于响声大,除鲶鱼、黄颡等野鱼外,一般鱼类不肯进食,垂钓者也看不清浮标,难以掌握提竿时机,且雨大身上穿的雨具多,不灵活,故不宜垂钓;但雨后如水色不太浑浊、水流速不太快,则可垂钓。暴雨指1小时雨量超过10毫米,24小时内雨量在50毫米以上,一般雨中不可垂钓。雷雨也称雷阵雨,此时易遭雷击,禁止垂钓;但雷雨一过,天晴气压高,水中溶氧丰富,鱼类食欲旺盛,倒是垂钓的好时机。雨季指低纬度热带地区在一年中降雨比较集中的时期,在此期间,水温适宜鱼类生长,当雨停歇以及雨较小时,皆为垂钓的好时机。至于梅雨与垂钓的关系,我们在下面将作专题介绍。

5、梅雨与钓鱼

  梅雨也称霉雨。下梅雨的时期称为梅雨季节。衡阳、福州一带,梅雨季节多在5月下旬到6月中下旬;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一线,梅雨季节多发生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淮南、皖北、苏北一带,梅雨季节多发生在6月20日至7月上中旬。梅雨季节来临的迟早与持续时间的长短、对夏、秋季鱼类的生长和垂钓影响很大。

  一般说来,梅雨时期,阴雨不停,水位上涨,且不断有新水注入,天气不冷不热,最低气温在15~18℃,最高气温在25~28℃,鱼吃食十分活跃,且许多鱼种(如鲫鱼、鳊鱼、鲤鱼、青鱼、草鱼、鮊鱼等)在此时交配产卵,而产卵前后鱼需大量进食,因此,这是垂钓的大好时机。

  多数情况下,每年梅雨季节的到来很有规律,各地梅雨总量大致在150~400毫米之间,此时不仅鱼类生长得好,对农作物也大有好处,秋季多为丰收年,而且当年秋、冬季垂钓效果也佳。但有时会出现“干梅”(指梅雨季节雨量偏少甚至不下雨)、“迟梅”(指梅雨季节推迟)、“长梅”(下梅雨时间延长,雨量偏大,造成洪水灾害),此时钓鱼效果就差,即便梅雨季节过后垂钓也不会有什么成效。

6、下雪与钓鱼

  下雪时,1000米外物体尚能看清,称小雪;500~1000米内物体可看清,称中雪;500米内物体可看清,称大雪。下雪之前,阴云密布,风微,气温开始转冷,此时水温尚暖。当鱼儿感受到表层水开始降温时,它们会赶快进食,于是河塘中的鲫鱼、鲤鱼、鳊鱼、以致草鱼、青鱼、鮊鱼等食欲旺盛,是钓鱼的好时机。雪前和下雪之初,有经验钓者如抓紧时间,可在半天之内钓上5公斤多的鲫鱼或10多公斤各种杂鱼。

  当大雪铺天盖地,落在地上,落入水中,使气温迅速下降,于是水温也迅速下降。待到大地皆白之时,水表下2米以上的水温会迅速下降5~10℃,于是,鱼儿纷纷游向别处更深的水域或较浅(如2米)水域的水底,不动不食。大雪之后,更加寒冷,冰雪在溶化过程中将空气、土壤、水流的热量大量吸收,鱼类更加不动不食,所以在大雪弥天之时或雪后,是无法钓到鱼的。

7、洪水与钓鱼

  洪水的流速通常在1米/秒以上,水浑而含沙量多。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往往成为洪害。洪水水位一般超过滩地或主槽两岸岸地。一般来说,洪水会将河湖中不少养殖水域的鱼儿带走,因水流急,此时用各种网具捕捉效果较好,但垂钓效果不佳,且有危险。但在浅滩或水流不急的河湾处,以及刚淹没的凹地、稻田、菜田之中,因鱼儿多,且吃食活跃,在这些地方的水面垂钓,各种鱼类大都吃钩,尤以鲫鱼、鲶鱼、黄颡鱼、鳗鲡、河豚、鲤鱼、小鳡鱼、黑鱼、鮊鱼、鳌鱼吃够率为高。有些地方水浅仅20~30厘米,水浑中带清,可见露出水面的鲤鱼背鳍和红尾鳍,以及鮊鱼的头,此时鱼游浅处,很贪食,便很好钓。但钓时一定要注意洪水的深度和涨势,避免遭溺;二不可趟水钓,当心岸边的毒蛇。洪水期间,最好不要在水将漫到的堤坝上,或已被淹没的建筑物(如房屋、牛棚、瓜棚、电泵站、变电所)上面垂钓,以免堤坝和建筑物倒塌或遭电击。

8、一年四季中何时钓鱼好

  我国处于北半球的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地区,春、秋两季垂钓一般优于夏、冬两季。春、秋两季气候不冷不热,鱼吃够率高,人也感觉舒适,冬季太冷,鱼多冬眠不食,即使有鱼吃钩,由于水浅,鱼少活动,也难找到它们冬眠的场所。夏季太热,人、鱼皆疲乏,表层水滚烫,可达40℃,除暖水性鱼类外,其他多种鱼儿皆避入深水不食,自然不宜垂钓。

  但事情又不是绝对的。因自然条件不同,有的地方冬夏也适于垂钓,而春、秋两季有时因水情、鱼情及天气变化,反而不宜钓鱼。此外,对于某些钓鱼行家来说,则四季皆可钓到鱼。那么,他们四季可钓的诀窍是什么呢?细说当然很多,但基本的是八个字:春钓滩、夏钓荫(或深)、秋钓潭、冬钓阳。所谓“春钓滩”,就是春天要钓近岸浅水的滩底,而不是远水深潭。为什么呢?因为春天随着气温逐渐变热,浅表层水先热起来,于是浅表层水中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开始生长繁殖,于是鱼儿当然率先光临浅表层水域觅食。有句渔谚“三月三,鲤鱼上河滩”,就是说在河滩浅水处可钓到大鲤鱼。所谓“夏钓荫”中的“荫”有三重意思:一是指树荫下面,二指深水中,三是指夏日早晨(太阳一出,就炎热难当了)。鱼儿既怕冷,也怕过热。过热,水中缺氧,食物易腐败,浮游生物和水生动物也易死亡。所以,夏天讲究钓“荫”。所谓“秋钓潭”中的“潭”,即指深水,因秋天的鱼儿肥又大,多在深潭生活。最后,所谓“冬钓阳”中的“阳”,指向阳之处。面南向阳的水域,因白天受阳光照射,水较背阳处暖和,鱼多聚于此,故选这里垂钓效果佳。

  但话又得说回来,尽管钓鱼老手四季常钓,然钓得最舒服、吃够率最高、钓获量最多的时候,还是春、秋二季。尤其是秋季比春季更好,因此时鱼大、吃钩沉稳有力、易钓取。所以各级钓鱼协会组织的钓鱼比赛,大多选在春秋二季,尤以秋季为多。9、潮汐与海钓

  潮汐与海钓关系极大。潮汐有多种,由月球引力引起的潮汐称为“月亮潮”,由太阳引力引起的潮汐称为“太阳潮”。月球因离地球的距离比太阳近,月球的引潮力比太阳大2.25倍,故钓鱼首先与月亮潮有不解之缘。

  海洋潮汐通常每天两次,白昼的称为“潮”,夜晚的称为“汐”。每月朔望时,月亮、太阳和地球成一直线,这时引力最大,潮汐也最高,称为“大潮”。每月上下弦时,太阳、月球和地球的位置构成直角,互相之间引力抵消不少,潮汐也低,称为“小潮”。每次涨潮最高时为“满潮”,最低时为“落潮”,从满潮到落潮约需6小时左右;从上次满潮到下次满潮,约需12小时左右。

  介绍这些潮汐知识,主要为了便于钓者掌握垂钓时机。涨潮时机海钓最好,鱼类活跃,纷纷随潮水近岸觅食。此时无论滩钓、矶钓、船钓,均最佳。大潮(朔望潮)的涨潮时期,潮位较平时高,海水汹涌,升得快,流动快,鱼类吃够率高,但因潮流大,易出危险。中潮是介于大潮与小潮之间的潮位,为海钓的有利时机;大潮后的中潮涨潮时更佳,鱼吃够率既高,又不至于因潮水太大而发生危险。小潮又称为“方位潮”,由于引潮力小,涨潮时潮位低,海水升得慢,流动缓,仅有小型海鱼吃钩,难以钓到大中型鱼类。

  还有几种潮,钓者应加以注意。一是“长潮”,即潮水退后,水位差小,潮流不稳,鱼不食,不宜垂钓。二是“干潮”,即潮水退到最低处时的水位,此时鱼群游往海中,海边钓不到鱼。三是“潮满”,即潮涨到顶峰,此时潮水不动,鱼类食欲转差,一般也钓不到鱼。四是“赤潮”,即海水呈赤紫色,这是由于微生物(藻类)繁殖过快所致,此时水中缺氧,鱼类食欲减退或停食,严重时成群死亡,不宜垂钓。

10、水源污染与垂钓

  水源污染由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体自身污染造成。污染源一般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干旱、水灾、水体中藻类和鱼类大量死亡造成水质富营养化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三废”、生活垃圾以及核爆炸等),尤其后者更甚。水质遭严重污染的河湖沟渠,便无鱼虾生存,无鱼可钓;水质遭轻度污染的地区,有些鱼类(如鮊、鲥、刀、鲮鱼)逃离,有些鱼类死亡,留下一些适应力强的鲫鱼和鲤鱼或则生长缓慢,或则畸变,即使钓到也不能食用。故凡属污染水域,皆不宜垂钓。

11、水色与钓鱼

  水本无色无味。有色是因水中混入了各种物质。如水中多绿藻等浮游植物时,水一般呈绿色;水中多浮游动物时,水一般呈黄绿色或淡棕色;水中含腐殖质多时,水一般呈褐色、酱色;水中如有有毒物质时,水会呈纯白色、黑色、蓝色、棕色等,并有刺鼻之味。到河边钓鱼时,须首先注意水色。

  如水域透明度高,可见2~3米水深,说明水质无污染,但水瘦,不适宜鱼类生长,水中鱼儿不多。如水呈淡黄色,透明度在30~40厘米之间,说明水体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黄丝藻、无隔藻、金胞藻和合尾藻,水质较瘦;一般情况下,这种水域的鱼类食欲一定旺盛,尤喜食动物性钓饵。如水呈淡绿色,透明度在20~30厘米之间,说明水体中绿藻、小球藻、栅列藻和浒藻生长繁殖适度,水质肥瘦适当,鱼类食欲旺盛;如果鱼类多的话,不论用植物性钓饵,还是动物性钓饵,均易钓到鱼。如水呈黄绿色,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说明水体中藻类丰富,水质不肥不瘦,鱼多且食欲旺盛,用各种钓饵均可,是垂钓的最佳水质。如水呈深绿色,透明度在10厘米左右,说明水中藻类繁殖过多,水质肥,适合鲢、鳙、非洲鲫鱼生长;在天气晴朗、气温适宜时,这种水色中鱼吃够率高,但遇阴天、气压低、或天气转变、温差过大时,就会缺氧,鱼浮头不食。即使晴天好钓时,沉底钓效果也差, 以浮钓、悬钓、拖钓效果为好。如水呈淡褐色,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说明水中甲藻、褐藻、红藻较多,还含有部分腐殖质,水质较瘦;一般情况下,鱼食欲旺盛,沉底钓、悬钓、浮钓效果均好。水呈深褐色,浓厚,透明度不到10厘米,说明水中褐藻、甲藻、褐藻等过多,有的还含有过多的矿物质和腐殖质,水质肥;遇阴雨、气压低、长期阳光暴晒时,鱼多因缺氧而浮头不食,难以钓取。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呈此种水色是受污染所致,便不可钓鱼。

  此外,还有一种铜绿水,俗称“湖靛”,是由于鱼腥藻、微囊藻、念珠藻等集中蓝藻大量繁殖所致,能见度在5厘米以内。夏季由于水温高,藻类经常大量死亡、分解,不仅消耗水中氧气,还会产生有毒物质,散发一股腥臭气,影响鱼类生长,甚至使鱼类中毒死亡。在这种水域不宜垂钓。

  当暴风雨或连续大雨之后,或由于上游洪水下泄,河塘中常出现能见度在5厘米之内的浑黄水色或黄褐水色,此时水中含有大量泥沙或腐殖质,甚至一些难溶于水的有毒悬浮物质微粒,使鱼呼吸困难,于是纷纷逃至较清的水区,仅偶尔可在浅水处能钓到一些鲶鱼、黄颡、沙鳢,鳑鮍等。

  另有一些明显的黑色、深褐色、红褐色的臭水,透明度皆在5厘米之内。这种水体缺氧甚至无氧,鱼类不能生存,便无垂钓意义。

12、水流与钓鱼

  无论大海还是江河、溪流,可分为流水和静水二大类,而钓鱼多选流动水域。那么,在多大的流动水域中钓鱼为佳呢?

  在海上,随潮流流动拖钓,流速快一些问题不大,如随船定点手竿钓或抛竿钓,潮流流速如超过10海里/时,就难以使钩砣定位;但如水平如镜,水流不动,也难钓取,因此时鱼的食欲不佳;最佳流速是2~5海里/时,此时海水中氧气丰富,鱼食欲旺盛,吃够率高,各种钓法均可使用。海滨垂钓,涨潮时的流速不可超过5海里/时,最好是2~3海里/时,此时潮向岸边流涌,人边钓边退,既不会发生危险,且鱼吃够率高。如流速在1海里/时内,效果就差。注意,这里说的是涨潮或涨潮时港湾的横流,不是指退潮。退潮时在海边是难以钓到鱼的。

  在内陆江河,如河面为50米左右宽的水域 ,河中心流速为2米/秒以上 ,便无法垂钓;如河中心流速为1~2米/秒,可在河边转弯水流缓处浮钓或悬钓,也可在离岸3~5米处拖钓或刷滩钓;如河中心流速为0.5~1米/秒,可在离岸3~5米的湾处沉底钓或拖钓,但锡砣要重;如河中心流速为0.1米/秒左右,可将抛竿抛至河心垂钓,或将手竿伸出6米沉底钓。由于流水可带来新鲜食物和氧气,鱼的吃够率很高。

  溪流钓由于钩不沉底,随水漂流,即使在2米/秒的溪流中也可垂钓,且效果好。但溪流一旦临深谷,变成瀑布,飞流直下,流速在3米/秒以上时,不可垂钓,易发生危险。

  初学钓者喜欢选静水垂钓,以为静水鱼儿吃钩勤,浮标看的清,人也悠闲。其实,从钓鱼效果及刺激性来说,当然是流水钓好。古话说“流水不腐”,只有流水才水质清纯,氧气多,鱼儿食欲旺,静水则多是死水,水质常因各种原因而腐败,鱼病多,鱼的吃够率亦难掌握。故即使选静水垂钓,一般也都拣风口处,由风把水吹起波浪,引起局部流动,使鱼聚拢来,以提高吃够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博鱼~ 2010-5-25 00:09
慢慢看!!!!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广告投放|联系方式|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网站留言|手机访问|小黑屋|西钓网

GMT+8, 2024-9-28 16:20 , Processed in 0.089857 second(s), 19 queries .

西安钓鱼网(西钓网) 版权所有

© 2008-2021 XAFISH.COM

返回顶部